2017年江南大学人文学院718教育学综合之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美国学者帕里斯对课程实施研究持课程创生取向,由此提出了课程变革的( )观。
A. 情境
B. 整合
C. 适应
D. 互动
【答案】A
【解析】美国学者帕里斯对课程实施研究持课程创生取向,由此提出了课程变革的情境观。帕里斯的研究基于以下三个假设:①课程的知识包括情境知识,这些情境知识是教师在“不断前进的”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②课程变革是个体在思维和行动力方面成长和变革的过程,而非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组织程序;③教师不论是创造和调整他们的自己的课程,还是对别人创造和强加的课程作出反映,他们的课程实施总是基于他们对特殊情境的知觉而发生变化。
2. 于20世纪50~60年代,系统提出以行为控制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学者是( )。
A. 斯金纳
B. 普莱西
C. 华生
D. 辛普森
【答案】A
【解析】以行为控制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有代表性的是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催生出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并影响了世界教学改革运动。它不仅促进了学习理论的科学化, 加速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3. 下面各观点中,哪一项不符合罗杰斯的理论?( )
A. 教育目标应是自我实现
B. 人性的核心在本质上是积极的,基本上是社会性的
C. 创造性源于人的先天潜能
D. “自我”最终是来源于并根植于教育和环境的
【答案】D
【解析】“非指导性教学”是由罗杰斯提出来的,其核心理念在于情感和认知相统一的整体观;以“自我”为核心的个性观;强调人类直觉与创造性的超验观。“自我实现”是所有人本主义教育
家为之心仪的教育目标。
4. 下面是关于现代教育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是日益按照“实践理性”的原则组织起来,走向“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B. 现代教育的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与教学日益分离的过程
C.20世纪的教育科学主要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理路对学校教育展开研究的
D. 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过程即是现代教育日益工具化、日益成为现代科层社会的一个环节的过程
【答案】A
【解析】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即是日益按照“科技理性”的原则组织起来,日益走向“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而现代教育的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与教学日益分离的过程。课程日益成为单一化、同质化的“制度课程”。
5. 评价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分别是( )。
A. 指令性和指导性
B. 说明性和指令性
C. 指令性和说明性
D. 说明性和评价性
【答案】C
【解析】从教育评价角度来讲,模式通常分为两类:①指令性模式。它包括一系列规则、规定、禁令,以及说明什么是好的、恰当的评价和怎样进行评价等指导性文件。这类模式是作为范本使用的。②说明性模式。这是一些概括性论述,是对评价活动的描述、预测和解释。这类模式是为了提供经验性理论而设计的。
6. 在相互适应视野中,( )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A. 教师
B. 学生
C. 课程专家
D. 教师和学生
【答案】D
【解析】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特征包括:①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②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③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7. “观察的艺术”和“问题形成的艺术”在施瓦布的课程理论中,都属于( )。
A. “学术的艺术”
B. “实践的艺术”
C. “学科的艺术”
D. “经验的艺术”
【答案】B
【解析】施瓦布提出以实践的艺术、准实践的艺术和折中的艺术三种方式来审议课程。实践的艺术包括观察的艺术和问题形成的艺术。折中艺术包括三种:①把理论的或学术的知识和观点与实践情境的需要和兴趣联系起来;②对理论的或学术的知识和观点进行修改,使之适应实践需要。③超越现存理论,产生新的行动方案。
8. 下列哪一项不是“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形成的理论基础?( )
A. 实证主义
B. 现象学
C. 存在主义
D. 知识社会学
【答案】A
【解析】“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流派众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倾向:①以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存在经验的开发,这种倾向可以称为“存在现象学”课程论;②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知识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与社会公正的建立,可以粗略的将这种倾向称为批判课程论。
9. 回应模式是( )首先于1974年提出,后被古巴和林肯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A. 斯太克
B. 泰勒
C. 帕里斯
D. 普罗沃斯
【答案】A
【解析】回应模式是斯太克首先于1974年提出,后被古巴和林肯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斯太克认为,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充分了解那些人多关心的问题。古巴和林肯进一步指出,回应模式,就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厉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
10.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 )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
A. 意义建构
B. 协作
C. 会话
D. 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