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土地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 土地产权

【答案】土地产权是指山多种权利共同组成的一个权利束。具体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 土地使用权也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 滩涂

【答案】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为“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4. 土地质量

【答案】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的表示。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二、简述题

5. 何谓土地产权及其构成?

【答案】(1)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排他性的完全权利,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 (2)土地产权的构成: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依照国家法律作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土地所有权分为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人根据法律、文件、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及部分处分的权利。土地使用权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

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项权利包括地上权、地下权、耕作权、地役权、空中权、租赁权、借用权、抵押权等。

6. 简述我国土地产权的法律规定。

【答案】(1)土地产权是指权利人在其权利存在的土地上,为实现其利用土地的目的,分别依法行使其权利时对土地的用益、流转、管理权。土地产权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它们以分别行使为主,亦可相互结合。

(2)我国土地产权的法律规定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即国家和集体二级所有的制度: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了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从根本法层次上确立了我国土地使用制度; 1986

,从财产权的角度阐述了土地使用权的内容; 同年的《土地管理法》对我国的土年的《民法通则》

,对房地产开发、交易中的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作了专门规定; 1994年通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土地产权问题作了相应规定。

②行政法规规定了我国土地权利的取得及流转;

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自一次系统阐述了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划拨等取得方式及相应权利内容。同时发布的《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及以后颁布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行政法规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作了辛上充规定。

③相关规章规定了我国土地权属管理的具体内容、程序和方式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国土资源部先后制定和颁布了《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登记规则》、《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具体规范了我国土地权属管理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成为实践中我国土地权属管理的直接依据和土地产权制度法律规定的有益补充。

7. 如何确定权重?

【答案】一般来讲,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的常用方法有:

(1)经验法

应用经验法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就是根据己占有的各专业调查资料和实际经验,在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连贯的思索的基础上对评价因子分配权重。

经验法的实质就是以专家(或有经验者)为索取信息的对象,让专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直观地对各个评价因子在土地质量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综合,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充分陈述理由,然后将专家们的意见加以综合、整理和归纳,方差越小,意见的离散程度越小。再将整理的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供他们进一步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评分。如此几次反复,使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再计算均值以及方差。

(2)等差法应用等差法确定土地评价因子权重时,首先应按不同地区(丘陵、山区、平原区

等)把土地评价因子对于土地质量作用大小依次排列,称其为作用序列,然后按照等差原则分配权重,使两个相邻因子的权重相差一个公差d 。为了保证评价因子之间的可比性,把等差法确定的因子权重加以适当处理,进行归一计算,即得各个评价因子的可比权重。

(3)回归系数法

回归系数法是应用数理统计原理来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的一种精确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在土地质量与土地评价因子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将评价因子的回归系数作为其权重。一般借助农作物单产这项因子来综合反映土地质量,把土地评价因了视为农作物单产的制约因子,即把农作

,土地评价因子为自变量 物单产作为因变量(y )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x i )

列公式计算,即可求得评价因子的权重。

(4)模糊综合评判法

运用模糊评语来进行综合评价,如土地质量“高”与“低”或“好”、“较好”、“一般”和“差”等皆属模糊评语。

通过建立隶属函数关系,得到表示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的关系矩阵,求取相应的数值,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

(5)统计试验法

统计试验法即选择一定的土地质量评价因子,如水源保证度(x 1)、土地肥力(x 2)、地形条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 提出权数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单因素件(x 3)、植被类型(x 4)

统计,找出该因素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各个分组的组距、频数和频率,最后根据频数分布情况确定该因素较为适宜的隶属度,一般以频率最大的评价值作为该因子的隶属度,据以进行权重分配。

(6)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所要进行分类评价的对象称为评价单元(样本)。为了对其进行评价首先应当将其中性质数量化,这种数量化的性质称为评价指标。如果有n 个评价单元,每个单元有m 个指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例如选取土壤质地(y 1)、人口密度(y 2)、土壤含盐量(y 3)、土壤有机质(y 4)、热量条件(y 5)、水分条件(y 6)为评价指标,以评价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和确定主成分的权重。

(7)灰色关联度法

,确定评价单应用收集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地形图叠加(即三图叠加法)

元其数量为n ,三图叠加后形成的封闭曲线的图斑,和揭示评价单元在地形和土种间的分布状况,随机抽取15%的评价单元归纳出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得到的同一数列的所有数据,均除以第一个数据,又得到一个新的数列。

比较数列得到各个数值的优度值,确定权重。

8.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讲,农业土地利用可从土地开发

,将各因子的标准回归系数值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