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须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土地使用权才能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有协议出让、招标、拍卖和挂牌四种方式。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期限按用途分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2.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3. 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

,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

4. 土地资源调查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二、简述题

5. 土地资源学产生的背景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土地资源学产生的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开垦荒地,严重干预了自然界,使全

球和我国范围内多处出现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水质污染、大气质量恶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87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关注资源的代际配置,关注福利的代际公平。在扩大可利用土地面积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时应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保护,要寓利用于保护之中,吸取国际上开发土地资源的教训,土地利用规模的确定应当紧密结合土地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充分顾及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关注土地资源的代际配置。同时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耕地质量的降低对于世界粮食的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在全球都存在着严重的土地问题的这个时候,土地资源管理学就在这样的全球大背景下产生了。

(2)土地资源学产生的作用

①将土地资源的保护提到了日常的议程当中,使人们能够更加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②充分论证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与投能数量的密切关系,增加了世界粮食的产量,进一步解决了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

③土地资源学的专家提倡开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他们主张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大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少用化肥农药,尽量施用有机肥料、恢复豆科作物固氮,实行轮作套种,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提倡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联合发展,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近年来,土地资源学研究应用遥感(RS )进行宏观控制,全球定位系统(GPS )精确定位地面位点到米级,地理信息系统将地面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和输出,再与地面的信息转换、适时控制、地面导航等系统相配合,使农业技术实施单元缩小到平方米,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佳产出以减少环境的污染。这些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对于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现代化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6. 简述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答案】(1)数量特征

①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

俄罗斯(1770万

亿)和加拿大(997万统计结果,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30亿

居第二位。

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我国有13亿人口,人均土地面积0.784hm , 只有世界人均土地面积2.32

面积。.186h 时,仅为世界人均林地面积0.717

界人均牧草地面积0.589

(2)区域分布特征

2,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据1999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调查),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9.5%,居第四位; 林地面积2.28,占世界牧草地面积的7.8%,,占世界林地面积的5.5%,居第五位; 草地面积2.66亿的33.5%,是美国的15.1%,加拿大的7%, 澳大利2亚的3.9%,俄罗斯的12%人均耕地0.106h 澎,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236hm 的45; 人均林地的26%,人均牧草地面积0.217,仅为世的37%。

①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 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于东北部和西南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东南部明显大于西部地区。

②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土地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东部为沿海地带,地处暖温带及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程度高,土地利用率85.8%,农业用地率71.7%,土地垦殖率28.4%森林覆盖率47.4%,建设用地率10.1%,水面覆盖率8.9%, 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少。中部地区山地、丘陵多,平地占44.2%,土地利用率87.2%,农业用地率79.0%,土地垦殖率19.9%,森林覆盖率26.1%, 建设用地率5.0%,水面覆盖率4.9%,牧草地占25.8%,未利用土地面积占11.9%。西部地区大部分是高寒山地、沙漠、戈壁区,平地占27.1%,土地利用较低,仅为62.1%农业用地率59.2%,土地垦殖率6.9%,森林覆盖率9.9%,建设用地率1.5%,水面覆盖率3.1%,牧草地比重较大,占35.6%,未利用土地面积占36.5%。

(3)后各农用地资源特征

①后备农用地资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未利用土地大类中的可利用的荒草地、盐碱地、

,但未包括荒水和可改作耕地的疏林地、灌沙地、沼泽地、裸土和水域大类中的滩涂(包括海涂)

木林地以及通过土地整理可改作农地的田坎、沟渠、田间道路、村庄等。根据土地利用详查资料,我国后备农用地资源共4078.06万hm 时,占土地总面积的4.3%,其中后备耕地资源806.92万hm ,占后备农用地资源的19.8%,若全部开发除了,按60%的垦殖率计算,可得耕地484.15万hm 。其余80%多的后备农用地资源只适宜于开发为林地、牧地和园地,不适宜开发为耕地。

②后备农用地资源的分布,最多还是在蒙新区,占全国后备农用地资源的29.3%,其次是华北区五省、市,占全国的13.7%,西南区和东北区各占全国的11.9%和11.6%,长江中下游区和黄土高原区各占全国的10.9%和10.7%,其余1.9%分布在华南区和青藏区。

7. 试述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答案】(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①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于地表空问。土地利用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

②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的物质条件,各部门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都是以占用一定面积土地作为其活动范围,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用地上的比例关系。

③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分析

土地的利用现状,就不仅仅要分析土地利用本身,而且还要把影响土地利用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④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评价土地的收益性,因而最重要的分析就是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是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最终母的和根本归宿。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