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32土地资源管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 土地产权
【答案】土地产权是指山多种权利共同组成的一个权利束。具体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 土地使用权也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 迹地
【答案】迹地在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从广义来说,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土地都可以称为迹地。
4. 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通过土地现状调查分析而得出的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内容,它有利于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由于各部门占用的土地可视为土地利用的特定形式,即用地类型,所以,土地利用结构就是一定的用地类型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该用地结构是由哪些用地类型所组成; 第二层含义是指这些用地类型是按照怎样的构成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
二、简述题
5. 简述遥感监测的基本流程。
【答案】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步骤为:
(1)准备工作
①制定工作计划。在遥感监测前,应周密地计划监测的范围、遥感数据源、监测方法及步骤、时间等。
②收集有关资料。一是农、林、牧业生态、物候及农时日历,特别是耕地作物的长势等资料;
二是时相、云量等符合要求的遥感资料; 二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城市建成区资料,规划、年度用地计划等资料; 四是最新地形图、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霍驹苗制技术设计书。主要内容包括监测任务概述,监测区概况,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监测的技术依据,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及技术要求,监测方法和作业流程、组织与实施,监测成果质量控制方法,应该提交的成果等。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流程
①对遥感影像数据与土地利用专业资料进行纠正与配准,使同一区域、不同时相和不同类型卫星数据地理坐标以及像元空间分辨率统一。
②为了获得丰富色调均一的影像,需要对影像进行融合及色调归一调整,处理后将多幅影像镶嵌。
③在镶嵌影像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发现变化特征,经人机交互半自动判读提取变化信息。
④通过实际外业核查对变化信息进行确认与后处理。
⑤根据后处理结果统计变化图斑的类型、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信息,即统汁汇总及制图整饰。
⑥监测精度评定。利用实地外业核查以及监测的变化图斑数据,对内外业变化监测的差异记录进行核实,并进行统计分析及精度评定,最终的监测成果为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保障。
(3)提交监测成果
①基本监测图。
监测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县级以上行政区、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规划区、开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界线以及公里网格线,县级行政辖区、建制镇、开发区、大型项目、河流及湖泊的名称,大于最小量算面积、填充颜色后的变化图斑及编号(变化图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及非耕
,背景影像(任地、抛荒耕地、闲置建设用地、耕地转变为坑塘和其他非建设用地、耕地增加等)
选一时相的模拟自然真彩色原始影像)等。
国支术报告。对每个监测区,重点从采取的技术方法以及成果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技术总结。
因监测成果。技术设计书及技术报告,基本监测图和监测信息管理文件,统计数据资料及其他。
(4)检查验收
为保证监测成果的质量,监测单位应该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的各项规定为标准,按规程方法作业,并对监测过程的各阶段认真检查。检查可以采取自检与互检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建立作业小组和检查员检杳制度。对于监测部门的监测成果,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专家小组,按照规程的标准和技术设计书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
6. 如何设计土地利用优化结构?
【答案】设计土地利用优化结构应该主要考虑下面两方面的内容:
(1)依据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利用结构的设计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设计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实践证明,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所谓充分、合理用地利用就是发挥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根据其数量和质量以及各类土地的构成,挖掘土地的增产潜力,发展相应的生产部门,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以取得较多数量的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2)满足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进行利用结构的设计
土地生态系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即物质性和自动平衡性。所谓物质性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各自内部诸因素之间所发生的多种关系都是物质关系。没有物质在它们之间存在和运动,整个生态系统便不能形成和发展。自动平衡性指在排除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自动平衡的内在要求,而达到的一种完整、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推动生态系统的进化和发展。平衡的要求是“物质转变”规律作用的原因,这一规律的作用,实现着平衡要求。平衡要求运动,运动实现平衡。因此,在设计农业生产用地结构时,一定要遵循生态系统平衡原则,使生态系统处于两个相互依存的平衡状况,一是生物种群之间平衡(如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之间的平衡); 一是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如营养物质、光、热、水等)之间的平衡。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就要保证植物种群和动物种群组成合理的生物结构和食物链关系,以满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要求。
人们在通过劳动于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建立经济系统的过程中,应该慎重地对待历史形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觉维护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固有调节机制和不破坏其稳定性极限的前提下进行,以协调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工的生态平衡。
7. 简述土地利用调查和分析系统。
【答案】(1)土地利用调查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即通过勘测调查手段,查清一个国家、地区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点,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总结开发利用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研究,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政策,开展国土整治、土地规划、科学管理土地等工作服务。
(2)土地利用调查分析系统
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处理系统是在微机上建立的土地详查数据处理系统,是以地图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分析处理和成果输出的空间型处理和管理的系统,既能处理土地详查数据,完成内业工作; 又可建立土地利用资源数据库,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土地资源信息。
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①地形图或航摄像片调绘数据的数字化录入;
②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录入及DEM 生成;
③牟张航摄像片的正射投影纠正;
④矢量数据的人机对话修改和编辑;
⑤冬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的属性录入及生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