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认识非事件性新闻的特殊价值?

【答案】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空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非事件性新闻的日益增多在于其特殊的传播价值:

(1)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教育的普及使人们对“大世界”更为关心,“信息欲”也更为强烈,单纯报道事件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媒体肩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信息的重任。非事件性消息报道内容的无限性拓展了新闻报道领域和范围,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要。

(2)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记者不但要对事件进行分析,而且要改变只关注已知事件、被动采访的做法,促使记者主动去采写尚未构成事件的社会问题。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促使记者主动寻找报道题材,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

(3)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趣味性、情趣是“读物”的主要特色,一部分富有人情味、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可以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偷悦。

(4)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由于独家新闻采访范围的限制,大量的非事件性报道,因其多是建立在尊重事实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策划上,便于智取,所以就成了媒体推陈出新,超越对手的有效武器。

2.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发现、思索、提炼、确定通讯主题的过程,虽然依通讯作者的不同思想水平、生活经验而带有较大的个人色彩,但它们仍是一种带有一定规律性的思维过程,是新闻实践中的重要一环。

一般来讲,在学写通讯的过程中,发现、提炼、确定主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这是通讯采写过程中选择、确定主题的常规思维过程。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通讯的写作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①将大量事实收集到手;

②对这些事实做详细分析,弄清楚事实各个侧面之间、多个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搞清楚作为原因的事实和作为结果的事实;

③抽出可以贯穿各事实之间的意义线索;

④判断这些意义线索(链条)哪条更具有传播价值,更具有普遍的示范或警示意义,预测它的传播效果;

⑤确定主题。

(2)预设主题,事实印证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是很多成熟新闻从业者选择通讯主题的一种思维过程,这就是“主题先行论”。

很多新闻实践证明,这种“主题先行”的办法,即在进入采访之前就考虑主题的思维过程,往往可以产生无主题意识时采写通讯所难以产生的效果。因为采访前对某一主题的大致设想,是作者依据长期对社会生活思考、观察的结果,是对其传播价值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结晶,这类主题一般针对性强,适应广大受众或解惑或警示或寻求服务的心理需要,具有一拨即明、一碰就炸的传播效果。

3. 特写与消息、通讯之间有何区别?

【答案】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之间衍生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1)特写与消息的区别

特写与消息都要求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两者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择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浓笔展开。即消息是以简洁和用事实说明问题取胜,而特写则以描绘新闻事件中有形象感的镜头取胜。

(2)特写与通讯的区别

①特写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新闻性。

②在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向读者展示其纵断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而特写则集中笔力着重展示新闻事实的某一个横断面,不一定需要完整的情节。

③特写比一般通讯写作更集中、细腻、突出,而且写作手法更迅速与洗练。

4. 工作通讯与工作总结有什么区别?

【答案】工作通讯与工作总结的区别如下:

(1)在对象上,工作总结是上下级之间报告工作情况的; 工作通讯却是面对广大的受众,包括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受众。

(2)在内容上,工作总结比较全面,必须反映工作概貌、问题、经验、措施以及努力方向等; 工作通讯则要求报道集中、尖新的问题,有现实的针对性和迫切性。

(3)在写法上,工作总结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汇报情况,概述多,架子较大,涉及面广,结构也较死板; 工作通讯则多以第三人称作客观报道,除了叙述之外,还多用描写和议论,抓住一点加以引申。

二、论述分析题

5. 论述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的种类。

【答案】通讯的结构可基本归纳为以下几种:

(1)纵式结构,是指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又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这种结构方式较为常见,使用起来也较为简单,适用于报道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事、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的地方,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通讯结构的主要线索。

这种纵式结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②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这种事实虽然不是突发性事件,但有中心事实、中心人物,按时间顺序纵向写下来,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便展现出来,它使人震惊,更令人反思。

通讯的纵式结构,一般用来叙述单线条的事件或故事。

单线条的叙述可以做到不穿插,也无倒叙和预叙,是一种线性发展的通讯,也比较容易掌握。 另一纵式结构通讯,确切地讲叫“纵切式结构”。

前一种纵式结构,是强调按照事件、故事情节发展的本来时间顺序安排结构,是根据采访当事人所得的材料对客观发生的事件或故事的记述。而纵切式结构反映的往往不是事件或故事,而是对客观世界中人的生存状态或某种现象的存在状态切出一个按时间顺序的纵向剖面,以展示新闻事实中蕴含的传播价值。这种纵向剖面是记者事先准备的,是其为读者开辟的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

③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这里主要是通过例如‘旧记”等手法将通讯原来的复杂事实进行梳理,使之简单明了。有些复杂事实的发生是多线条、多场面、重叠穿插的,但写作通讯时,为了便于记者理清事实头绪,对事实一目了然,记者有时采取简化十一根时间主线的做法安排通讯结构。

(2)横式结构,是指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这种结构方式比较适用报道那些场面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实。记者从不同的观察空间去体现主题,即以主题为圆心串联不同空间的事实,常为工作通讯、社会观察通讯所运用。这种通讯的结构形式,还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①同时异空结构

将同一时间作为一个平台,将发生在不同空间、不同方位上的事实串联起来,以显示题材的丰富和场面的宏大。这种结构常常用来报道某些纪念日的重要时刻,它是以空间的变幻来显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