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818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答案】(1)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①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
②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又推动最初的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确定的轨迹方向发展。
③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
总的来看,循环积累因果原理重点强调了社会经济过程中存在三个环节,即最初的变化,接着是一系列的传递式相关变化,最后又作用于最初的变化,并产生使其上升或下降的进一步变化,从而构成循环。
(2)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①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揭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收入的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一项新投资不仅直接增加收入,而且还通过引起消费需求的增长间接增加收入。
②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
③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
a.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发生作用,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
b. 在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就出现了周期性变化或波动。
2. 简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的主要观点。
【答案】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的主要观点有:
(1)“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他的这一原理是通过
空间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的。
(2)史密斯认为,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费用曲线或收入曲
,工业越集中; 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 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大)
(3)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会降低,否则就上升。可见,经营手段和能力高的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范围要比其它同行企业的范围大。因此,优秀企业家不仅在最佳区位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而且区位空间选择范围也相对大。
(4)因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区位政策可造成的区位变化。因为空间成本曲线发生了变化,使得获得利润的边界发生了相应变化。
(5)区位决策者的行为影响区位模型。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边界理论也认为,尽管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但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在决定工厂区位时,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如工厂创建者的居住地或出生地,是否具有可利用的空地,政府对工业开发的援助,企业家的模仿行为以及当地政府或国家的财政援助等。
3. 试述经济全球化对物流业的影响。
【答案】经济全球化对物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组织形式的变化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物流的需要,传统的运输公司地位相对下降,物流公司的其他形式迅速发展。这些形式的物流公司包括以资产为基础的物流公司、以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公司、传统的运输公司和发送公司、以网络为基石出的物流公司。
(2)贸易公司的职能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贸易公司是物流业最古老的组织形成之一,他们在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职能和影响范围也日益扩大。
(3)服务形式不断拓展
随着对物流的重视,物流的服务形式越来越丰富,物流的管理范围己扩展到包装、材料搬运、采购、生产计划、选址等众多领域。
(4)跨国零售业不断发展
零售公司进入外国市场建立新的分店,在目标市场里并购一家现有的公司,与本国公司合作在目标市场里建立分店。电了零售业由于特殊的经营方式,其销售范围很容易跨越国界,实现多国或全球销售。
4. 运用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各阶段的特征。
【答案】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学者们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时常常引用的一种理论。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他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人们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
(2)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但是其产生的效果往往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开始进行简单的扩大再生产; 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这样就为资本循环提供了条件; 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其势力和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使得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加; 经济活动开始突破地域的限制,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
(3)经济起飞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地增长; 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劳动力加速向工业领域流动; 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加快,大量地向工业领域集中; 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4)成熟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后起的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农业虽然还有相当规模,但是劳动力仍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而且劳动力日益高学历化、熟练化和专业化,同时人口也继续向城市集中。
(5)高额消费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在满足一般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和劳务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导致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满足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开始生产大量的耐用消费品。这时,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为耐用消费品的大量生产提供了条件。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垄断倾向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权益缺乏保障。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在物质生活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随着消费倾向的改变,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超过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教育、文化、卫生、住宅、旅游等与提高生活水平有关的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5. 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答案】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可以从农业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来看。
(1)农业经济地理学上的意义
①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②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
③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因为由之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总体卜受益最大。
(2)经济学上的意义
①杜能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②关于合理性生产布局的设定,对韦伯以及克里斯泰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