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933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良心

【答案】行政良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履行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行政良心是行政主体履行公共责任的道德要求。行政良心主要三个方面的特点:

①行政良心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由于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的核心部分,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与国家政权的性质紧紧相联,因而行政良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

②行政良心有相对独立性。行政良心一旦形成,便作为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而存在,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行政良心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行政良心在支配和评价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时表现为一种完全出于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活动,不被外力所强制,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不会违背道德要求。

2. 非人格化

【答案】非人格化是指组织的运行与管理以制度和规则为基础,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的状态。具体到行政组织中表现为,管理者不得滥用其职权,个人的情绪不得影响组织的理性决策; 公事与私事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组织成员都按严格的法令和规章对待工作和业务交往,确保行政目标的实施。行政权力非人格化的根本在于制度化。非人格化要求行政权力的分配必须认真处理好权力、机构、职位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界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化机制。

3. 新公共管理方法

【答案】新公共管理方法是指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应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以降低公共行政成本提高公共行政效能的现代行政方法。新公共管理方法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下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在管理方法上,新公共管理明显带有企业管理的特征。

4. 法规分析方法

【答案】法规分析方法主要是指从法理、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研究政府和政府官员及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合理性,研究政府行政行为的条件性或局限性的研究方法。在现代实行民主宪政的国家,因政府“他建立”的公共属性,法规分析方法是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5. 充分就业

【答案】充分就业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的状态。充分就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工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并非指可就业人口的百分之百的就业。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才是真正的失业。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要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加强经济干预,力求达到或维持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和一国经济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的均衡。

6. 狭义行政责任

【答案】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公务人员作为政府的构成主体,在代表国家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当其违背与其公务身份同时产生的义务和职责时所承担的责任。狭义行政责任又有两种情况,即法律上的行政责任和普通的行政责任。法律上的行政责任主要指因触犯法而产生的行政责任,其主体恒定属于个人,他人不能为之承担或互换。普通的行政责任则主要指因具的工作制度或道德品质而产生的行政责任,不涉及法律问题。

7. 分税制

【答案】分税制是指一国政府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对税种或税源以及税收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以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包括分税、分权以及分设征收机构等。其中分税是前提,分权是要害,分设征收机构是保证。

分税制作为一种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制度,是基于各级政府对税种或税源的分配。在一个以税收作为最主要财政收入的国家里,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入分配集中在税收收入的分配上,但不是所有对税收收入的分配都可称之为分税制。因为政府税收收入分配形式有税收总收入分成形式、税收收入包干形式和分税制形式等,分税制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只有具备按税种或税源划分各级政府税收收入的特征,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制度才能称为分税制。分税制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种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其实质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税种的划分,包括按税种的名称划分和按税种税源的划分;

②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针制定权、税收法规立法权、税收征收权、税收法规解释权、税收减免权、税收调整等项权限方面进行合理的划分。

分税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彻底的分税制,通行于管理权限较分散的联邦制国家,如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另一种是不彻底的分税制,通行于管理权限较集中的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

8. 政治责任

【答案】政治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官员因其享有和行使国家行政权而承担的政治义务,包括维护社会制度,维护宪法精神和原则,维护国家法律制度,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公民生命和财产不受侵犯,维护社会稳定、秩序和发展等方面的责任。政治责任与普选制相联系,一般表现为经直接或间接公民选举而就任的政府首脑及其所属政务官员对选民或对议会所负的责任。当政治责任承担者不能履行或背弃其责任时,就将受到授权者的追究。

二、简述题

9. 简述财政政策的分类和产生效果。

【答案】目前尽管世界各国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1)①根据则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反方向调节作用,可分为自动稳定的则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则政政策

a.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那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主要表现为税收的自动变化和政府的转移支付。

b.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指那些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作用的政策。

②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将其分为扩展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a.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性财政政策)。指通过减少税收收入和扩大财政支出,特别是扩大投资性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

b.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

c. 均衡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指为一种保持财政平衡的政策,使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总量对比关系对社会总需求保持中性关系,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性效应。

(2)财政政策的效果

①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针对经济周期进行反向调节,其效果表现为:通过调节减轻经济波动,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经济扩张阶段,抑制总需求扩张,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在经济萧条阶段,缓解经济紧缩,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由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存在着时滞的问题,而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确定性,在实践中财政政策的效果会有所降低。

②扩展性、紧缩性均衡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针对社会需求进行调解,其效果各有不同,主要表现在:

a. 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表现为:当社会总需求明显不足时,可以缩小甚至平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额。而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