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933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合同

【答案】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行政合同属于一种双方的行政行为,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这种行政行为的特殊性表现在,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需要与相对方协尚,相互意思表示一致后,才能实施相应行为。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行政合同行为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将国家所要达到的行政管理目标固定化、法律化,并在合同中规范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相对于单方行政命令而言,行政合同较能发挥相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被国家行政机关越来越广泛地运用。行政合同在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开竞争、全面履行、公益优先的原则

2. 行政管理学

【答案】行政管理学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指示和方法的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际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发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3. 职能监督

【答案】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或直属机构依据法定权力,就其主管业务对下级政府对应职能部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监督。职能监督通常围绕着业务职能进行。从世界多数国家来看,职能监督的权限和范围因业务性质和法律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一般情况下,集权型政治体制职能监督较强,分权型则较弱。

4. 行政行为

【答案】关于行政行为的涵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1)广义的行政行为。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所实施的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决策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指挥行为、执行行为、监督行为等等。

(2)狭义的行政行为。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在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如行政检察、行政许可等等。

5. 羁束行为

【答案】羁束行为是指在行政法律规范已经规定得非常具体的情况下,行政行为主体只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所实施的没有仃何变通余地的行为。羁束行政行为的作出是以羁束裁量权为前提。羁束裁量权的行使,其权限范围、幅度行为方式、数量界限等都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只能严格依法裁量、判断。行政主体在对行政法规范的适用没有或较少有选择、裁量余地的行政行为,如对交通违章处罚必须开具书面罚单。

6. 领导

【答案】领导是指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具体是指组织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被领导者去共同努力,以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的过程。领导就是选择一个方向,确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规则,集合一个群体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共同工作。领导的基本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聚合追随者、动员和组织群众。

7. 行政技术

【答案】行政技术是指运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方面的技术,逐步实现量化的行政方法。行政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方法,偏重于将现代技术应用于行政管理的实践。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使科学技术手段日益向社会领域渗透,而且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也逐渐交融在一起,特别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更使得现代行政方法的技术化趋势日益凸显,现代行政技术日益复杂。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行政技术渗透从组织到人事、从决策到执行、从机关到财务。

8. 议行合一

【答案】议行合一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是统一的分权学说。随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议行合一理论日臻完善,其形式也渐趋多样化。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民主集中制是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兼管立法和行政的工作机构,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不仅组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通过法令,决定各种重大问题,同时也以行政领导成员的身份,直接担负某一行政部门的实际工作,执行权力机关的法令和决议。

②议行合一目的在于保证权力所有者意志得到执行。议行合一并非议行不分,而是在现代社会权力的所有者与执行者分离条件下解决二者关系。从理论上讲,议行合一不仅可以克服行政权力失控的现象,而且更能够体现民主原则,把政治上的民主与行政上的权力集中统一特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法国巴黎公社首创了议行合一的先例。公社兼有立法和行政两种权力,并统一行使这两种权力。马克思对这种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简述题

9. 简述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答案】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内涵,都不仅限于该学科的中心点,其意义都是建立在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比较、彼此相交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是主要研究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制度的科学,公共行政学则主要研究政府体制和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制定正确的政府目标和有效地达成这些目标的科学。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公共行政学源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最初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保卫宪法,是政治学的分支科学。

②两者的研究领域有差别,互为补充。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学充实它的内涵。

(2)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的关系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推行和执行政务及如何使之有效的原理原则和技术方法的学科。行政法学则是以行政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性质和内容是研究和规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其典型表述方式,是各种行政法律规范。两者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公共行政学源出行政法学,因为公共行政学的形成是从研究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开始的。后来由于行政活动日渐繁多,由客观需求所促成的行政裁量日渐增多,引起了人们对行政的普遍关注,行政管理学才逐渐分离独立成一门学科。

②在研究领域上,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3)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的关系

公共行政学是关于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企业管理学则是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以来的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两者的关系表现为:

①二者在研究对象、目的和范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企业管理学兴起于行政学之后主要研究如何管理和改进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利润。公共行政学则主要研究如何改进政府的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②在理论上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公共行政学借用或吸收了相当多的企业管理学的概念、词汇和方法,同样,企业管理学也从公共行政学借鉴了某些思想、理论和方法。

(4)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学科。公共行政学只有将行政现象置于广大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才能获得比较符合实际的理论和解决办法。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点:

①在研究范畴上,社会学包含着公共行政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一切社会生活,其中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的概念、方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