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机制,课程一直以来都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根本无法兼顾到各方面的差异,校本课程开发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源,自行组织并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对于学校的特色教育,向学生提供最切合需求的教育有重大意义。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是高中校本课程开发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中化学基础课程建设的一次重大改变。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有重大意义。
化学史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化学史教育是化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化学校本课程开设的重要的切入点。
论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从整体上介绍了校本课程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意义。着重强调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教师、学校都具有重要价值。介绍了课题提出原因和意义,校本课程是对全体教师的新要求,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部分: 此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详细介绍了《化学家与化学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
首先是《化学家与化学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目的与价值。追溯了东西方对于科学史教育的认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化学史教育的最新研究动态,指出我国化学史教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强调了《化学家与化学史》校本课程开发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地人生观方面的作用。
其次是对《化学家与化学史》校本课程开发条件分析。文章从国家政策、学校导向、学生需求与教材的不足以及各方面资源的情况对校本课程开发条件进行了论述。
最后是《化学家与化学史》校本课程的课程的具体计划与实施及评价
第三部分:结论与反思。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思考了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之间的关系、校本课程内容与形式、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等问题。
结论是: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师应当结合学校现有资源,选择适当的校本课程课题,采取恰当操作模式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形成适合自己及学校的校本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原有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