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898法学综合课6(含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之经济法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的电力监管体制如何?
【答案】(1)我国的电力监管主管机关国务院并于2005年发布了《电力监管条例》,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组建了电力监管委员会。
(2)我国的电力监管主管机关的职能电监会的职能包括:①归口管理全国电力监管工作,对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 ②制定电力监管规章、规范和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研究提出电力监管法律、法规的立法或修改建议; ③参与国家电力发展规划的制定,研究审定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区域电力市场和电力调度交易机构设置方案; ④监管电力市场运行,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 ⑤监管输电、供电和非竞争性发电业务; ⑥监管电力安全、技术、定额和质量标准; ⑦颁发和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监管市场准入和退出,监管环保政策执行; ③提出调整各类电价的建议,监督检查各类电价,监管各项辅助服务收费标准; ⑨依法对电力市场、电力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电力市场纠纷; ⑩负责监督电力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负责电力市场统计和信息发布:癣织实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
2. 预算管理须遵循何种程序?
【答案】预算管理程序包括:
(1)预算的编制
预算的编制应当参考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预算的编制程序为:
①国务院于每年11月10日前向各省级政府和中央各部门下达编制指示;
②中央各部门布置所属部门编制预算草案,于12月20日前报财政部备案;
③省级政府提出本行政区编制预算草案的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按法定程序编制和上报,省级政府于1月10日前报财政部;
④财政部审核中央各部门预算草案,编制中央预算草案,汇总地方预算草案,汇编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2)预算的审批
中央预算由全国人大审批,国务院在全国人大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大审批,地方政府在本级人大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3)预算的执行
预算执行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我国预算执行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国家金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4)预算的调整
预算的调整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发生特殊情况而对原来收支平衡的预算进行部分调整和变更。
各级地方调整预算的,应当编制调整力一案,由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执行。预算调整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否则就构成违法,对于违法的调整,本级权力机关或上级政府有权予以改变或撤销。
(5)决算
决算是对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情况的总结。决算在形式上包括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个部分。中央决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县以上各级地方决算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批,乡级决算由本级人大批准。
3. 我国产品质量标准如何分类?
【答案】我国产品质量标准依据不同,分类也不同,具体包括:
(1)依据适用自由度进行的分类
①强制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是指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要求所必须执行的标准。
②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是指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由执行者自愿采用的标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比如国际标准。
(2)依据制定主体进行的分类
①国家标准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②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卞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③地方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④企业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己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4. 如何理解合理行政原则。
【答案】(1)合理行政原则的概念
合理行政原则,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最低限度的理性,即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判性行政活动。
(2)合理行政原则的内容
合理行政原则包括比例原则、平等原则和正当原则
①比例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最小损害原则。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有多种决定可以选择时,应当选择牺牲行政相对人利益最小而最接近实施行政法目的的行为。
b. 罪罚相当原则。如果相对人犯有违反行政管理而应当被处罚时,行政主体所决定的处罚应当与被处罚人的违法行为相当。
②平等原则的主要含义
a. 行政主体在适用行政法规范时,应当平等地对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进行歧视; b. 针对同样的法律适用条件和同样的案情,应当作出同样的决定;
c. 在无法律标准的条件下,针对同样案情,以前的处理标准应当约束以后处理决定。这也就是行政上的“遵循先例原则”。
③正当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当符合一般的道德标准与生活价值观。或者说,作出的行政行为应当符合人们公认的“情理”标准。
行政法上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提出,与政府的自由裁量权有关。依法行政要求政府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但规范行政活动的法律不可能面面俱到,详尽无遗。要使行政机关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况作出恰当的处理,需要赋予行政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自由裁量不是任意裁量,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首先要在一定范围和幅度之内,同时在一定范围、幅度内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
5. 什么是能源效率标识制度?
【答案】能源效率标识制度,是指利用附在用能产品上的信息标签,用于表示产品的能源性能(通常以能耗量、能源效率或能源成本的形式给出),特别是产品节能程度,为消费者(包括企业、政府和个人)的购买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能效更高的产品的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