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898法学综合课6(含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之经济法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
【答案】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上。
(1)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联系
从宏观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来看,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属于经济法的独立的重要法律部门,对于维护自由、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繁荣和人民富裕的最终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
①两部法律都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背景的产物。
②两部法律在立法目的上具有相同点: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立法目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地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定在其立法目的之中。
③两部法律都采用取了私法保护和公法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方式。
④从两部法律的内容看,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侵犯消费者权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⑤两部法律规定了共同的基本原则,即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2)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区别:
①调整对象不同
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是经营者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即市场经济中不正当或不适当的竞争关系,与反垄断法构成竞争法的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要调整的则是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具体表现为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②调整方法不同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于竞争秩序的干预和维护,国家有关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担主要职责; 而消费者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则更多的通过消费者协会等群众组织的监督以及司法救济来实现。
③立法目的不同
不正当竞争法为了防止竞争过度,消除恶性竞争的影响,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小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充分揭示和全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 简述产业法的法律调整目标及主要内容。
【答案】产业法体系应该由产业结构法、产业组织法、产业技术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构成。
(1)产业结构法是产业结构政策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其中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长期构想,对战略产业的保护和扶植,对衰退产业的调整和援助等有关政策规范。
(2)产业组织法是同一产业组织政策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的合理竞争,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关市场秩序、产业合理化、产业保护的政策规范。
(3)产业技术法是产业技术政策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促进应用技术的开发,鼓励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努力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是产业布局政策的主要法律形式,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产业布局的合理化,由于产业布局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布局,所以产业布局的政策的法律化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布局政策的法律化。
3. 我国对限制进出口的货物与技术的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
【答案】我国对限制进出口的货物与技术的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酉己额与许可证
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进出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的一种方式,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属于非关税壁垒。
许可证管理,是指国家规定某些货物、技术等的进出口必须从对外贸易主管机关取得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一律不准进口或出口的一种制度。
①国家对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实行配额或者许可证管理;
②对限制进口或者出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
③对部分进口货物可以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2)管理内容
①进出口货物配额、关税配额,由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原则进行分配。配额可以通过直接分配的方式分配,也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分配。
②许可证分为自动许可证与特别许可证。自动许可证,是指一经申请一般都能获得的进出口许可证,通常对那些需求广泛、不需严格限制的商品实行自动许可制。特别许可证又称非自动许可证或个别许可证,是指必须经主管当局个别审批才能获得的许可证。
4. 什么叫企业的设立登记? 企业设立登记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答案】(1)企业设立登记的概念
企业设立登记,是指企业的设立人提出企业登记的申请,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确认其法律上的资格,并颁发有关法律文件的行为。
(2)企业设立登记的法律后果
①确认企业在法律上取得一定的主体资格的效力
通过企业登记,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并以企业法人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也相应能取得营业执照,在法律上也取得了一定的主体资格,并以此名义进行活动。
②从事业务活动的效力
通过企业登记,意味着国家确认了该企业具备了从事企业章程载明的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具备了从事特定业务活动的物质条件,相应企业的业务活动受到法律保护。
③排他的法律效力
企业通过设立登记,取得了名称的专用权,确认了法定住所和有关的登记事项,这样已经登记的企业在法律上就取得了对抗社会上不特定第三人的效力。
④企业设立登记为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证
企业通过设立登记,国家为企业建立了企业档案,便于国家掌握全国的企业情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关的数据和资料,以加强宏观调控。同时,通过企业登记,也便于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监督。
5. 简述我国的节约能源法律制度。
【答案】我国的节约能源法律制度主要有:
(1)节能工作管理体制
我国《节能法》在总则中确立了节能工作管理体制,明确规定:
①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全国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部门的指导。
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节能工作管理职责与中央政府规定的各有关部门的节能管理职责相一致。
③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
④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⑤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要求省级人民政府每年向国务院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2)节能监管制度
我国《节能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部署、协调、监督、检查、推动节能工作,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