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一项研究中,让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条件下自己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类型分为安静型和运动型,50名幼儿做出的选择如下表。请检验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

幼儿游戏方式选择的数据表

【分析】本题考察了检验的应用。检验属于一种非参数检验。在心理学研究中很多的数据不符合参数检验的条件。适用非参数检验则可以得到一定可信度的检验结果。因为这种检验应用比较频繁,所以非参数检验也是出题者偏爱的类型。这样的题目需要掌握基本的公式,并多加练习。

【答案】因为为小样本,所以采用检验

(1)建立假设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整理数据并计算值

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3)自由度为绝

因此,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在

2. 如何正确选用回忆方法?

【答案】在记忆研究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回忆方法,实验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和实验设计来选择正确的回忆方法。主要的回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如下:

(1)回忆法

比较计算得到的值与临界值的大小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拒

①系列回忆法。这种方法的主旨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法。其基本程序是: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先确定“熟练的标准”,要求被试者背诵实验材料,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为了达到所定“标准”,被试者需要一定时间或者经过多次“尝试”,实验者再根据时间或遍数确定被试者的回忆水平。

②对偶回忆法。又称成对联合法,运用这种程序可以避免刺激项目的双重作用。这种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检验法。

③自由回忆法。这种方法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体现了三个规律:能体现系列材料的效应;表现出一定的结构;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的记忆。

(2)再认法。这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把识记过的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混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3)再学法。也叫做节省法,是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这种方法是测量记忆的十分灵敏的方法。

(4)重建法。重建法的程序简单地说就是请被试者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

实验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和实验设计选择最合适的回忆方法。比如在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中,他既是主试又是被试,所以他无法采用再认法。而回忆所间隔的不同时间可能会使回忆法测量不出真正的记忆效果,所以他选择了再学法。

回忆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多项比较,最后取优的过程。

3. 比较心理与教育领域不同类型研究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并思考在研究中如何选择与有机结合不同研究类型。

【答案】(1)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

按被试数量来划分,心理与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个案研究是指选择一个或少量被试或典型案例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一般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以收集有关被试或案例的各方面情况,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把握被试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但个案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较差。成组研究又可分为大样本研究和小样本研究。大样本研究是指对大量随机选择的被试进行的研究。大样本研究的样本代表性好,因而研究结论的外部效度高,统计检验也较有效。小样本研究的外部效度较低,易受抽样时系统误差的影响。

(2)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

从研究进行的背景来划分,可以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是指在实验室背景下进行的研究。实验室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和实验室观察等。现场研究是在自然背景中进行的研究。现场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参与观察法、现场实验法等。现场研究避免了实验室研究的人为性、控制性及可能产生的实验者效应,结论的可推广性也较强。但由于现场研究缺乏控制,研究的代表性可能较低,可能出现情景效应,因而研究中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外现场研究所需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一般也较实验室研究更多。

(3)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

按照研究是否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或操纵,可将心理与教育研究分为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指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与教育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类型。实验研究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三种类型。实验研究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较好地控制无关变量。但是,实验研究的人为性及实验者效应又常受到批评。非实验研究是指对被试变量不加控制而收集被试有关情况的研究。它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社会测量法、心理与教育测量法和文献法等。

(4)发展研究与非发展研究

按照研究是否关心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过程和发展变化,可将其分为发展研究与非发展研究。发展研究主要有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趋势研究三种类型。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灵活地运用上述三种发展性研究,使其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可以深刻揭示出心理或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5)其他的分类方式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还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根据研究者数量的多少,可分为个人研究与协作研究;根据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可以分为常规研究和采用现代化手段的研究;根据研究的范围与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根据研究对质和量的侧重,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根据研究确定的变量之间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因果研究和相关研究等。

4. 心理学实验中选择指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要在实验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反应指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指标要具有有效性,即特异性或相关性,能够真实反映反应的情况,即反应的指标能够度量刺激所引起的真实反应。

(2)反应指标要具有客观性,即不同的研究观察者或不同次的观察只要是反应相同,其指标也应该是相同的。当然观察的随机误差是允许的。一些主观性较大的度量指标,规定好反应标准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客观性很好的度量指标。

(3)指标要能够数量化,或用数字,或用次数,或用一定的反应程度不同的语义,例如好、很好、非常好之类,也可认为是具有数量化特征的指标。

(4)所选择的指标要能够精确地、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即指标本身要具有灵活性和分辨性,既要精确又要准确。在应用百分数表示正确或错误时应特别注意天花板和地板效应。天花板效应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时,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而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就说明实验中出现了地板效应。

5. 哪些课题适合采用现场观察研究?

【答案】(1)现场观察研究适用于许多变量关系还十分模糊的课题,也就是说还没有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