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929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
【答案】(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活动或行为表现,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观察法可分为许多类型,比如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等。观察法能获得大量生动直观的资料,比较真实可靠,研究结果也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外部效度较高。但观察法易受无关变量影响,且观察结果难以深入量化分析,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增强其科学性。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与教育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实验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较好地控制无关变量。但是,实验法的人为性及实验者效应又常受到批评。
(3)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方法。访谈法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访谈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访谈法的设计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访谈程序的制定、访谈对象的选取、访谈人员的选择与训练等方面;访谈法的实施一般包括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访谈技巧和访谈记录等方面。
(4)问卷法
问卷法是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要求被试回答研究者依据研究目的提出的问题,以获得被试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资料的方法。问卷法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根据不同标准,问卷法也可分为多种类型:集体问卷法和个别问卷法、结构问卷法和非结构问卷法、开放式问卷法和封闭式问卷法等。在用问卷法进行研究时,要尤其注意问卷的指导语的编写、问卷的长度、问题类型及问卷的文字使用,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能收集到被试的真实情况,便于定性和定量分析。但有时问卷的回收率、质量难以保证,对被试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在使用时应注意其适用范围。
(5)测验法与量表法
测验法与量表法是用特定标准化的程序或系统结构考察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用获得的得分或类别系统去描述、分析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有能力
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等测验及一系列量表。
(6)其他的数据收集方法
除上述几种方法以外,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还常用档案法、口语报告法、Q 技术法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
2. 哪些因素影响问卷法实施的成功率和有效性?
【答案】(1)问卷设计
问卷本身的错误,是导致问卷无效的最常见的因素。问卷设计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指导语含糊不清。指导语是对问卷填写的说明和解释,被试可以从中了解和掌握填写问卷的要求。如果指导语含糊不清,有些被试在填写问卷时就会有一些不合规范的回答,从而使问卷无效,降低问卷的有效率。
问卷的内容有偏差。包括问题表述不明确,问题排列不合理和答案设计不合理等。
a. 问题表述不明确最容易导致被试回答上的错误,如概念抽象、问题含糊、问题有双重含义、问题提法不妥以及问题带有倾向性或暗示性、问题是被试未经历或不知道的等。
b. 问卷设计上的错误往往易造成被试在回答上不合要求,致使问卷无效。
c. 问题排列不合理可能会降低被试的兴趣,致使他们产生反应倾向与定势心理。
d. 设计的答案有交叉、未包容或与问题不协调,也会影响被试真实回答,进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③问卷复杂、数量过多,也会使其有效率降低。在设计问卷时,应注意考虑问卷的长度是否适合,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提高问卷的有效率。
(2)被试
影响问卷有效率的被试因素主要有两种:
①被试的态度和能力。被试如果态度积极,愿意合作,那么他们在填写问卷时往往仔细认真,填写的问卷有效性高。同时,被试如果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与经验,能理解问卷中的问题,那么,研究者也易得到一份有效的问卷。
②被试的心理状态。被试填写问卷时的心理状态,会影响问卷的效果。例如,被试由于某些原因思想上有顾虑,在填写问卷时可能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填写,而是依据社会的赞许性来填写,这是我们在进行问卷研究时应当注意的。
(3)外界作用
被试在填写问卷时,有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到问卷的有效率。例如,访问问卷研究时主试的特点、发送问卷研究时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以及邮寄问卷研究时的非控制性,都会对填写问卷产生影响,并直接影响到问卷的有效性。
总之,上述几方面因素的存在,都会对问卷的有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3. 简述测验标准化的含义及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
【答案】(1)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 (2)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主要有:
①测验编制过程要标准化。在确定测验炜度、题目编制、题目分析、测验信度和效度分析等方面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
②测验实施过程要标准化。要统一指导语、统一步骤、统一时限,防止噪音和无关人员干扰等。
③测验评分和解释要标准化。评分和解释要制定详细、统一的标准,并据此进行严格的评分和解释。
4. 假设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请小学生的家长连续两周每天记录对自己孩子的表扬和批评,然后请小学生填写自我概念问卷。请就这一项研究,提出特定性的预测假设、相关假设。如果要提出因果假设,该研究应采取何种研究设计?在适宜的研究设计下,可以提出怎样的因果假设?
【答案】(1)根据题目中的研究表述,提出的预测假设和相关假设为:
①预测假设:与受到家长批评的频率较高而表扬的频率较低的小学生相比,受到家长表扬的频率较高而批评的频率较低的小学生自我概念更积极。
②相关假设:家长对小学生的表扬的频率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成正相关,家长对小学生的批评的频率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成负相关。
(2)如果要提出因果假设,可以采取不对等组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准实验设计或不对等组控制组对照组时间序列准实验设计。
以第一种设计为例:
①在北京选取某小学某年级的小学生作为被试,以班为单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联合学校、班级,给实验组的小学生家长开家长会,介绍实验目的和过程,并遨请家长的加入和配合。对照组不开家长会。
③给全体被试施测自我概念问卷,要求测验过程标准化。测后评分,统计结果,作为实验设计的前测情况。
④在两周内要求实验组家长每天需更多表扬孩子,同时减少批评,并进行记录。
⑤两周后给全体被试再次施测自我概念问卷,要求测验过和标准化。测后评分,统计结果,作为实验设计的后测情况。
⑥对比前测后测的情况,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进行t 检验,得出结果,验证假设。
(3)在适宜的研究设计下,可以提出因果假设:如果家长提高对小学生表扬的频率降低批评的频率,那么小学生的积极自我概念将显著提升。
5. 如何从总体上评价研究设计的优劣?结合有关原则,对上述你整理的研究设计进行评价。
【答案】评价研究设计质量的标准包括信度和效度。
(1)研究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