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思考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数学化趋势与质性分析之间的关系。

【答案】(1)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数学化趋势是指,目前心理与教育研究越来越离不开数学,重视定量研究。它们日益把数学及其方法作为研究心理与教育现象、揭示其规律的重要工具和表达方式。数学及其方法的渗透,使整个心理与教育研究处于深刻的数学化进程之中。

(2)质性分析来源于质性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

(3)量性研究和质性分析二者的区别在于:二者有着不同的哲学观基础和研究方法。

①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遵循客观、有效、实用的原则,重视研究对象的定量化与精确化;而质性研究则建立在诠释主义或批判主义的)基础的,重视所研究事物所处的情景的意义,因为情景的意义影响人的反应行为。

②量性研究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的多元分析法等等;质性研究主要包括现象学研究法、扎根理论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等等。

(4)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量性研究与质性分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与综合运用的关系。

用不同的方法去确定研究问题,测量研究变量,分析资料,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缺陷。量性研究的样本量大,样本的代表性较好,结果的推广性较好,对干扰变量的控制也较好,但正是由于控制,使量性研究对研究环境的背景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对研究对象个人经历、行为、个人特性等方面的复杂性了解不够深入,认识浮于表面,所有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对研究问题的解答。相反,质性研究具有灵活性,在探讨复杂问题的真实自然性、深入性方面的能力可以弥补量性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的不足。但是,质性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样本的代表性和结果的推广性存在一定不足,如果结合量性研究的方法,可以同时减少在取样、结果推广等方面的不足。两者结合可以扬长避短。另外,质性和量性的资料可以相互补充。

总之,数字化是目前心理与教育研究的趋势之一,而整合运用量性和质性的方法对心理与教育研究发展十分重要。应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选择不同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开展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整合运用量性和质性的方法,才能帮助研究者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2 如果就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申报有关课题,.你将如何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答案】课题论证报告的名称、内容和形式因各有关部门和基金会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

但总的来说,都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相同的格式和内容:

(1)封面。其上一般印有课题论证报告的全称,它标明了基金的名称、受理的学科范围乃至申请者应具有的特征。同时要求填写学科门类、项目名称、申请者姓名、所在工作单位、申请日期。如果申请书附有推荐书,封面通常还要求同时填写两位以上推荐者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和工作单位。

(2)封二。其上通常印有填报说明,对填写、报送项目申请书提出严格的要求,并对有关项目的填写或本基金的有关情况作出特殊的说明。

(3)简表。内容包括研究者的姓名、性别、民族、年龄、学历、职务等有关信息;其工作单位的有关信息;课题组的总人数和各种级别、职称、学位者的具体人数;研究课题的类别、所属学科以及主要内容和意义摘要、预期成果摘要等。

(4)课题申请者学习、进修与科研工作简历。学历一般从中学或大学填起,要求填写学习年月、单位、毕业论文题目、导师姓名和成绩;进修部分需要填写进修年月、单位、内容和成绩;科研工作部分有年月、单位、研究项目名称及承担的主要研究工作等项。

(5)课题申请者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包括已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发表的论著目录、发表处及获奖情况等。

(6)申请者及课题主要参加者的有关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的专业、工作单位、在课题中的分工、每年用于本课题工作的时数等内容。

(7)对研究课题目的、意义的简要说明。内容有研究的目的、意义、成果的预计去向、本课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依据、主攻关键及独到创新之处等。

(8)课题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案。包括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指标、进度安排、预期目标、成果提交方式、研究课题已有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等。

(9)课题经费预算。内容包括课题申请资助总金额、年度拨款数、有无其他经费来源、各项具体科研经费支出预算以及计算根据及理由。此部分一般还附有专门的填写说明,对各种费用的含义、使用等作出解释、限定,供填表者参阅。

(10)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领导的审核意见。即对项目申请者的业务素质、独立研究能力、本申请书各项内容的真实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单位能否提供有关研究条件等签署具体意见。

3. 取样有哪几种方法?如何确定样本选取的范围与容量?结合上述整理的研究设计,分析其取样方法及其样本选取的合理性。

【答案】(1)简单随机取样法

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 个单位中,抽取出几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可能性,并要求它们之间都是独立的。

简单随机取样法的具体抽取方式:

抽签。把总体中的每一个体都事先编上号码并做成签,充分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这部分签所对应的个体就组成了一个样本。

利用随机数字表。运用严格制作的随机数字表,随意地“进入”包含总体数目的随机数字区,选取所需要的样本数目。它需要随机确定一个“起点”。

(2)系统随机取样法

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抽样间隔,最后在第一个抽样间隔内随机抽取一个单位作为第一个样本单位,并按抽样距离做等距抽样,直到抽取最后一个样本单位为止。

(3)分层随机取样法

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统计上称为层),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①分层随机取样的关键点:分类的标准要科学,要符合实际情况。对于复杂的对象还应该根据多种标准做多种分类或综合分类。

②进行分类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各层内的变异要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变异越大越好。分层的结果必须是每一个单位都归属于某一类,而不能既可属于这一类,又可属于那一类,也不能互相交叉或有所遗漏。

③分层取样的方法:要事先了解、确定对象的特征差异,计算每一层对象的数量和在总体中的比例,并按下面公式求出每一层的样本抽取数量:

其中,为第i 层中被抽取的样本数量,n 为整个研究样本的总数量,为第i 层中对象的数量,N 为总体的数量。

(4)整群随机取样法

整群随机取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中抽出若干群作为样本。

(5)多段随机取样法

多段随机取样法是先将研究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群,作为抽样的第一级单位,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将第一级单位分成若干子群,作为抽样的第二级单位,如此类推,在各级单位中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6)确定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内所包含的对象的数目。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大,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小,就可能失去代表性。确定样本容量还要与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联系起来。最理想的样本容量是在达到一定代表性要求的前提下,所包含的对象数目最小。

4. 什么是测验的信度? 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信度的含义

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其实质是对测验控制误差的能力、对测验的结果准确、可靠地传达真值信息能力的量度。理论上定义为对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