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846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权力扁平化

【答案】行政权力扁平化是指一种动态化的权力结构状态,要求通过破除行政体系内部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行政体系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行政权力扁平化是行政权力未来的发展趋势。行政权力扁平化的主要表现是:上下级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权力距离日渐缩短,权力中心逐渐下移,尽可能地缩短决策链以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迟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以提高施政效率,最大程度地面对权力客体以体现便民原则和人本价值。其影响力更多来自知识、信息、人格和社会资本。

2. 行政制裁

【答案】行政制裁是指以政府为行为主体作出的各种行政纪律处分和处罚的总称。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行政制裁的对象是犯有轻微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违反内务纪律的政府人员。行政制裁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①不可更改性。行政制裁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单方面作出的决定,除非提起行政仲裁或行政诉讼并胜诉,否则不得改变。

②强制性。行政制裁是一种强制性行政措施,必须服从,否则将受到包括武力在内的强制执行。

3. 法规分析方法

【答案】法规分析方法主要是指从法理、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研究政府和政府官员及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合理性,研究政府行政行为的条件性或局限性的研究方法。在现代实行民主宪政的国家,因政府“他建立”的公共属性,法规分析方法是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4. 古典行政执行模型

【答案】古典行政执行模型是指以科学管理的泰勒主义为基础构建的政策执行模型,体现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效率的关注。这种模式的研究起点是政府的决策,假定在既定的时间、资源和信息的情况下,理性的政策分析家一定能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古典行政执行模型关注的焦点是政策的制定者,一方面强调严密的命令和上级的控制指挥能力,另一方面主张政策制定者对政策执行规范的理性设计。在这种模型中,政策执行者总是严格遵守上级旨意,忠诚实现上级意图。同时也关注政策执行的法令规章,反映了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5. 3R

【答案】3R 是指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国家干预方式。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通过“3R ”即复兴(Recover )、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 )的方式进行国家干预,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制; 增加政府开支,为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 为民众提供充分的福利保障。具体政策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财政扩张。为了重振经济,罗斯福政府以巨额财政赤字为代价,通过发行巨额国债,筹集巨额公共资本,继而投入了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的公共投入作为“引动水”引动了社会投资。

(2)政府管制。罗斯福新政确立了一个管制市场,确立了美国式的管制资本主义。,通过规章制度和公众的监督来对大企业和垄断进行管制。管制的目的,包括从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到工作条件、平等公正和社会政策等广泛的内容。

(3)社会福利。罗斯福新政试图通过建立包括救济在内的社会福利制度,拯救穷人,缓和劳资之间的矛盾,缓和财富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的状况,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6. 资料分析方法

【答案】资料分析方法,又称间接研究或图书馆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查阅现有的法律法规条文、政策文件、文书档案、书刊、论文、研究报告等,寻求对一定行政问题或行政现象的理解的分析方法。由于政府行政行为具有相当强的规范性,因此,通过使用资料分析方法,经常便于较为清晰地了解问题的起因、政策形成的过程,便于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资料分析方法通常与其它分析方法综合运用。

7. 目标管理

【答案】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1)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目标管理是一个程序和过程,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有效而又高效地实现目标;

②目标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员工参与管理,由德鲁克提出,经由其它一此人发展,逐步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系统地制定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2)目标管理的特点

①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②强调自我控制; ③促使外放权力; ④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3)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

②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图划分到每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③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④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4)目标管理的缺点

①偏重操作而忽视原理:

②制定目标缺乏统一指导;

③制定目标的困难;

④过多强调短期目标;

⑤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Y 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做了过于乐观的假设,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情况并非如此;

⑥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⑦缺乏灵活性;

⑧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8. 渐进决策模型

【答案】渐进决策模型是指以维持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将整个决策过程视为对现有政策的渐进调整过程的分析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前进的过程,通过对现有政策的不断完善达成最终的决策日标,决策者只需以现有政策为基础,通过与新方案的对比对现有政策进行小规模或大规模的调整,无需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只着重于那些与现存的政策具有渐进差异的政策方案,对每个政策方案也只评估几个很可能产生的并且很重要的后果。

渐进决策模型的主要特点有:渐进主义,积小变大,稳中求变。

“渐进主义”的渐进决策的优点有:

①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②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③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而打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④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作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

⑤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二、简述题

9. 简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案】所谓公平,通常是指社会成员机会或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效率则是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同一时间内投入的最小化与产出的最大化是效率的恒定标准。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时广泛和持久的。在这方面,大体上存在“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