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620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三部门

【答案】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一般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组织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及对国家——市场二元框架无果争论的失望。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和市场的选择并非合理的选择,更不是全部的选择。新的选择的方向,就在于寻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政府与市场之间新的平衡,广泛建立介于公共法人地位和私法法人地位之间新型法权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

2. 国家公务员制度

【答案】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对团体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政府行政工作的效率,建立的一系列对公务员的职位分类、考试、录用、培训、考核、奖惩、职务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进行系统规定的法律和制度的总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的主要存在和表现形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制定法律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

3. 法制监督

【答案】法制监督是指法定的权力主体依据法定权力督促和保证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遵从法律,对国民尽职尽责,履行行政责任的活动。法制监督是法制行政的一个基本的观念和范畴,也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法律制度。法制监督是主要有两大类:国家法制监督和社会法制监督。国家法制监督主要指西方国家按照三权制衡、以权治权的分权政治体制,除行政以外的立法和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成员的监督。社会法制监督则是指除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团体、舆论和公民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成员的监督。

4. 行政业务

【答案】行政业务是指政府担负的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职能活动或行政服务。行政业务是政府行政活动的中心,是政府对外部实施管理的活动。通过处理行政业务,政府的公共性质和管理职能得以体现。机关管理为行政业务的处理提供辅助和保障。

5. 行政合同

【答案】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行政合同属于一种双方的行政行为,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这种行政行为的特殊性表现在,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需要与相对方协尚,相互意思表示一致后,才能实施相应行为。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行政合同行为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将国家所要达到的行政管理目标固定化、法律化,并在合同中规范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相对于单方行政命令而言,行政合同较能发挥相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被国家行政机关越来越广泛地运用。行政合同在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开竞争、全面履行、公益优先的原则

6. 特种监督

【答案】特种监督是指政府特定的职能部门根据法定的监督权针对特定领域进行的监督。特种监督是相对一般监督而言的,包括主管监督以外的各种普遍适用的专业性行政监督,如审计监督、环境保护监督等。特种监督的专业技术性较强,通常以某一特定领域为监督对象,并以法律规定保障其监督权的行使。我国的特种监督主要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7. 行政纪律

【答案】行政纪律是指对行政主体履行义务和责任的制度保障,是行政组织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而制定的一种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政准则和行为规范。狭义的行政纪律主要是指政府中的纪律。广义的行政纪律则包括一切组织中由行政机构所制定并要求其成员遵守的服务于行政管理需要的纪律。从行政纪律的目的来看,行政纪律是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并专门用于约束和限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规范。行政纪律是行政行为的边界和框架; 不得逾越行政纪律所划定的界限。从行政纪律的内容上看,其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行政纪律可以分为一般性行政纪律和特殊性行政纪律,如机要部门,外事部门,宗教事务管理部门,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的特殊工作要求。从行政纪律的性质上来看,其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义务。我国政府中的行政纪律大致可以概括为:政治纪律,工作纪律,保密安全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社会管理秩序,公共道德纪律等六个方面。

8. 公共财政收入

【答案】公共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所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总和。包括税收收入、公债收入、收费收入、国有企业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通常公共财政收入按其形式可分为税收和其他收入两大类。这种分类的优点是突出了财政收入中的主体收入,即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占有的税收,而其他收入总量相对虽少,却体现了不同的分配关系。

二、简述题

9.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变迁的特点。

【答案】从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变迁的分析,可以得出西方国家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变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由重视立法转向重视行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从重视立法、强调立法高于一切,向重视行政、突出行政职能地位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的形成,一方面反映了执掌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经济利益需求和政治任务的转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生活在节奏、广度和内容上的巨大变化以及公众价值标准的改变。在快速发展变化且极具不稳定性的未来社会条件下,与议会和法院相比较,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将继续是最有效的、最及时的国家管理形式。

(2)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是在了百余年法制(治)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国家现象。行政权是在受到诸种法和法的传统的限制,并在社会公众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对法的普遍认同和尊重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行政权力扩展的适用范围多以特定或具体事项的变化为对象,通常不涉及立国根本。

(3)对行政权力扩展的制约。行政权力的扩展受到了只权分立国家权力体系中其他国家权力主体的制衡,使行政权力不可能悠意妄为。这种制衡一方面表现为立法机关通过法律的间接制衡; 另一方面表现为立法、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违法审查。

10.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行政改革运动解决的主要问题

【答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近一个世纪之久,并被誉为是行之有效、甚至是最佳的传统或称主流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愈来愈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其赖以建立的两大理论基础——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一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科层管理论均无法回答和解决政府所面对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政府财政危机,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政府失败”论开始占主导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在80年代的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与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框架内进行的变革不同,新公共管理不是对现存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局部调整,或仅仅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它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主要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a. 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使政府“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

b. 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制,鼓励社会自身的公共管理,也就是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的财力不足;

c. 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中引起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彻底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虽然不同的国家在改革中选择的路径和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但共同的方面都表现为精简机构、削减政府职能、放宽规制、压缩管理、政府业务合同出租、政府服务以市场为导向、打破政府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