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互动性阅读教学研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互动性阅读,互动性阅读教学

  摘要

互动性阅读一改以往阅读教学简单追求主体(阅读者)对客体(读物)理解、认同和接受的做法,借助于开放性阅读活动,旨在激起主体自身的文化“分子”与客体包容的文化成分之间的碰撞,形成一种主客双方互相兼容、互相修正、互动发展的阅读机制,从而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在互动性阅读教学中,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构成三边互动关系,即教师、学生分别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即对教材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较之常规性阅读教学互动性阅读教学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发展性和情境化的特征。互动性阅读用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从学习结果看,它将会扭转学生经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但阅读能力低下,见解浮浅,思维板滞的局面;从课堂效率看,它将会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互动性阅读教学以现代阅读理论、现代对话理论、接受美学和认知理论为其理论基础。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人类真实的、有价值的阅读活动,是主客双方相互扬弃、互动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再生产的过程。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接受美学关于作品的意义可以是无限的观点是我们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依据。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价值就在于人们可以对它的意义作出不同的解释,即作品的意义可以是无限的。学生和教师对作品意义理解的差异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活动图式不同。认知理论认为认识的发生,是主体图式去同化和顺应客体的过程。由于接受者的图式不同就造成对作品意义理解的不同。读认——读审——读创是互动性阅读教学的三大操作环节。所谓读认就是选择有效的阅读方式,接近并体认文本的文化内涵。读审是指主体用自己原有的文化贮备关照读认到的文化成分。读创是指主客两种文化成分,通过激烈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并由此孕育出新思想。在互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以下三种策略:第一,引导的策略即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体验作品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对话的策略即积极营造对话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对话;科学地挖掘对话主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寻找对话时机,积极维持对话进展。第三,评价的策略即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在实践中,要把握好情感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虽然互动性阅读教学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仍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话不能流于形式。二是应该给学生充分体验的时间。三是教师应加强自身对作品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