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兼论聊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与配套政策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发展,协调发展模式,聊城市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加,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理论界众说纷纭,诸如提出了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农民就业多元化等多种解决途径。这些办法,有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起到积极作用,有的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只是南辕北辙。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大力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必经的形态,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几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我国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但我国的9亿多农村人口却占了世界农村人口总数的30%,城市人口仅为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的9%左右。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城市化建设被视为不发达国家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效手段。加快实施城市化,实现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人口转移,是中国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途径。 说明城市化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是本文的主题。同时,本文的研究也试图为山东聊城市政府制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提供依据。 文章分六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现状。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主要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第二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主要是对国内外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进行批评,以说明这些理论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适用性,为得出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有效途径这一结论作铺垫。 第三部分,论述城市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分析城市化能够扩张就业总量与提高就业素质、优化就业结构与增强就业弹性、完善就业体系,由此得出城市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的结论。 第四部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选择。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协调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稳步推进城市化的政策体系做了研究。 第五部分,必须用城市化解决聊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把聊城作为有代表性的欠发达地区的中等城市,对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和转移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聊城城市化发展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 第六部分,聊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配套政策。探讨聊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需制定的有关配套政策,包括户籍改革、社会保障、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 本文的主要独立见解包括:明确提出了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提出了大中小城市(镇)协调发展,分层次整体推进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聊城市发展城市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进行了独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