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冲突的来源有哪些?
【答案】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1)沟通因素
管理者们把大多数冲突归因于组织沟通不良。完善的沟通可以使受讯者能把发讯者的信息理解得毫无差错。但这样的完善沟通几乎没有。由于这一缺憾,在沟通过程中有许多误解的时候。虽然由不成功的沟通引起的冲突不同于本质上对立的冲突,但它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2)结构因素
①规模。组织规模越大,冲突也越大。原因可能是规模越大,分工越多,层次越多,因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易歪曲。
②参与。当下级参与程度越高,冲突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是参与越多,个体差异也越大。而且,仅仅参与决策并不等于所提建议必被采纳。如建议不被采纳,下级无权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由于扩大参与所引起的冲突并非都是有害的,如果这种冲突可以增加群体的绩效,则应该鼓励冲突的存在。
③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冲突的一个经常的来源是组织中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之间的矛盾。直线机构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核心活动。参谋机构的工作是辅助直线机构的。由于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的职能不同,日标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和背景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常有冲突。
④奖酬制度
奖酬制度一方多得报酬必然使得另一方少得报酬,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出现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也可以出现在组织之间。
⑤资源相依性
在使用组织的资源上,群体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如果有足够的奖金和其他资源,冲突不会产生。但组织往往又不能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因此,各群体之间为了资源的分配往往产生冲突,导致协作的不良。
⑥权力
组织中权力的分布也是冲突的来源。如果一个群体感到自己的权力过小,而另一个群体权力过大,它可能会对现状提出挑战。
(3)个人行为因素
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冲突的来源。一些人的价值观或知觉方式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无论独断专行还是自卑的人,都因感到需要“自我防卫”而主动与他人发生冲突。
2. 什么是冒险转移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冒险转移”现象是指在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的现象。冒险转移现象的发现令人感到意外。这个问题引起许多学者浓厚的兴趣,要进一步探讨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主要有下述五种假设。
(1)责任分摊的假设
每一种包含风险的决策都与一定的责任相联系。风险越大,失败的概率越高,决策者肩负的责任也越大。责仟往往引起决策人的情绪紧张,焦虑不安,不敢贸然采取有较高风险的决策。而群体之所以采取有更大风险的决策,是因为对决策后果的责任可由群体全体人员分摊,万一决策失败,追究责任时不致独承其咎,这样就减轻了个人的心理负担。
(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
在群体中总会有领袖人物和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在群体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与胆略,往往会采取冒险水平较高的大胆决策。同时,由于对群体成员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决策中有较大发言权,他们会用各种方式证明他们采取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因而他们的决策会被群体所接受,变成群体的决策。
(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
在许多群体内,提出有根据的冒险决策会得到好评。因此,群体中的个人提出自己的决策意见时,往往要与别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如果个人的意见在冒险水平上低于群体其他成员的平均水平,则会感到不安,担心群体可能对他有不良的印象。基于这种考虑,个人在参加群体决策时提出意见的冒险水平往往要高于单独作决策时的冒险水平。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比较可能产生冒险转移现象。
(4)效用改变的假设
这种假设是用效用理论的术语来解释群体决策的胃险转移现象。从这种假设来看,在群体中通过讨论彼此交换意见,会影响到个人选择方案效用的改变。同时,彼此相互影响也会改变冒险的效用,发生趋同现象。但这种假设并不能全面解释冒险转移现象,不能解释大多数情况下群体决策向增加冒险的方向转移而不是向保守方向转移的原因。
(5)“文化放大,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若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崇尚冒险,则这种价值观会被“放大”,从而扩散与反映到该文化中的群体决策中来。
综上所述,五种假设虽然都试图解释群体决策的冒险转移现象,但各自都不能解释全部实验材料。由此看来,很可能这种现象相当复杂,其发生受多种因素所制约,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可能不同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因此,这五种假设中的每一种都有一定意义,但不能以偏概全,而应相互补充。
二、简答题
3. 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答案】波特和劳勒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导出了更完备的激励模式,该理论建立在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双因素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较好地说明了整个激励过程。如图所示:
图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分析这个模式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努力来自于报酬、奖励的价值,以及个人认为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受刘奖励的概率。而觉察出来的努力和奖励的概率也受到过去经验和实际绩效的影响。如果人们确切知道,他有把握完成任务或者过去曾经完成的话,他将乐意做出努力并对奖励的概率更加清楚。
(2)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
(3)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当职工看到他们的奖励与成绩很少有关系时,这样的奖赏将不能戒为提高绩效的刺激物。
(4)激励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受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平。
(5)满意将导致进一步的努力。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是激励系统一个比较恰当的描述,它表明激励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形成“奖励目标*努力*绩效*奖励*满意”以及从满意反馈回努力这样的良h}循环,取决于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管理水平、公平的考核和领导作风等综合性的因素。
4. 非正式组织有哪些特点和类型?
【答案】(1)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①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名称、结构,没有清楚的上下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