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社会工作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答案】(1)社会工作的涵义: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 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③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 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有: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

2. 社区发展

【答案】社区发展是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确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

3. 家庭生命周期

【答案】家庭生命周期,亦称家庭生活历程,是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原家庭消亡的全过程。在家庭生命运行之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到延续,母家庭孕育了子家庭。

4. 家庭沟通

【答案】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沟通可以看作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它涉及对方、自我及两方讨论的话题。沟通并非只用语言,表情、动作、声调都是信息的发送方式,因为它们都在表达信息传递者的意思。家庭沟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家庭沟通与家庭角色相关。家庭角色即与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相关的被规定了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家庭中的沟通无处不在。家庭因被认定为私领域,其沟通也常常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有的家庭成员认为家庭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如果无节制地在家庭中宣泄不良清绪或做出不当行为,会使家庭成为有害物的垃圾站,致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甚至造成家庭成员身心的伤害。

5.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通常是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个狭义的社会福利定义。有关社会福利的界定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①中国以狭义的社会福利表示社会福利服务,或称社会服务。

②社会福利是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的。

③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更高的层次上,它着力在保障其服务对象一定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④社会福利应该偏重于向人们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而向人们提供资金保障则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完成。

6. 社区工作

【答案】社区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二、简答题

7. 简述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答案】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的理论在小组工作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的鼻祖弗洛伊德,该理论认为成年人的问题源起于在儿童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用自卫的手法去处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在小组工作时,主要以个人为工作焦点,而不是以小组整体为基础。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重点在于成员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小组的行为,班杜拉(Bah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有二种学习方法:

①传统条件反射理论。

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②强化条件反射理论。

这种学习方法立足于人的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影响。如果某种行动的结果被加以肯定,人们

就会坚持这种行为; 而如果对某种行为的结果持否定的态度,这类行为就会被削弱。

③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反之为了避免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3)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按照帕森斯(Parsons )所述,小组是一个有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的社会系统。小组工作必须通过增强小组这个系统的开放强度,并且恰当地利用其他系统影响小组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接纳,根据外部环境的需要和变化确定和维持小组的目标、特征和过程,可以保持小组的平衡和有效实现小组目标。

8. 简述小组工作互动模式的主要特点。

【答案】(1)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

(2)互动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

(3)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

(4)工作者的角色是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者,他不去设计方案,不直接控制小组,而是提供信息引导小组自主发展,帮助组员协商以使问题迅速解决。工作者的形象是“调解者”、“使能者”,工作者是“工作者与案主体系”的一部分,既被影响,也能影响他人。

9. 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答案】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以及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不同的材质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我们需要借鉴与创新,对于中国占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和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我们需要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发展。

(1)借鉴与创新

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用以发展我们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吸收和借鉴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改造、创新工作,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和内容。

(2)批判与继承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也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要批判其封建性的形式,继承其爱人助人的内容。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中国,爱人助人的内容一定要比古代中国更宽广。

(3)综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