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倡导者

【答案】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的行为,并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而使其取得成功。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2. 人格结构

【答案】根据心理分析理论的看法,人格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互相制约。

(1)本我是生物的我,根据享乐原则行事,属潜意识层面。

(2)超我则是社会化了的我,对本我的破坏性冲动起制约作用,根据道德原则行事。

(3)自我则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根据现实原则行事。

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是这三部分的平衡。本我太弱,会没有了生存愿望; 超我太强大,也会出现精神疾病。

3. 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案】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则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发展至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4. 社会文化理论

【答案】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特,该理论重视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社会组织的产物,社会就是由社会角色构成的。她对“文化继承”的概念下了定义,其文化制约连续性的特点可以提醒青少年工作者小要人为扩大成人与青少年的差异性,而要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

5. 个案工作

【答案】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

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妇女社会工作? 试述妇女社会工作与妇女工作的关系。

【答案】“妇女社会工作”亦称“妇女服务”,它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还没有关于妇女社会工作的统一的定义。

(1)有的学者认为,妇女社会工作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

(2)有的学者认为妇女社会工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①狭义的妇女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力量,对因生理、心理、天灾、人祸等因素造成的肢体残疾、功能缺损、患病无靠、流离失所的妇女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使她们医治创伤,减少损失,安居乐业,像正常人那样(或接近正常人那样)的生活;

②广义的妇女社会工作,是动员社会力量,创造有利条件,消除性别歧视,吸引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等各方面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增长才干,逐步实现自身彻底解放,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的工作。

(3)有的学者认为凡以女性主义为指导思想开展的社会工作或受性别主义观点影响开展的社会工作,均可称为妇女社会工作。

(4)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妇女服务是以妇女为发展主题,针对她们的需要,旨在提高妇女对自己的潜能即需求的认识,发展其独立自由、自决及自信的人格,并提高及扩展她们在生活上选择的服务。

(5)综合以上观点,妇女社会工作,是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也就是针对妇女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目的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在我国,“妇女工作”被广泛使用,它被用来称呼妇联或有关机构为妇女提供的服务和为妇女利益而开展的各项有关工作。可见,“妇女工作”具有与妇女服务、妇女社会工作相近的涵义。

7. 应该怎样确定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道路?

【答案】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并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工作界的认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作为后来者,既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国际规范,又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1)向国际靠拢又必须适应中国现实的要求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有其普遍性的专业理论基础。中国没必要,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国际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独创一个完全不同的专业。所以,借助世界各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成果,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十分有利的捷径。

(2)接受国际通则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接受国际通则,规范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

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国际通则并不是由哪一个国家制定的,它在各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又为世界各国所共同认可。所以,它也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所必须遵守的。但是,中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社会现实基础,因而也就有中国社会独特的社会问题。所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又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培养适合中国社会及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8. 简述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答案】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的理论在小组工作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的鼻祖弗洛伊德,该理论认为成年人的问题源起于在儿童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用自卫的手法去处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在小组工作时,主要以个人为工作焦点,而不是以小组整体为基础。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重点在于成员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小组的行为,班杜拉(Bah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有二种学习方法:

①传统条件反射理论。

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②强化条件反射理论。

这种学习方法立足于人的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影响。如果某种行动的结果被加以肯定,人们就会坚持这种行为; 而如果对某种行为的结果持否定的态度,这类行为就会被削弱。

③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反之为了避免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3)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按照帕森斯(Parsons )所述,小组是一个有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的社会系统。小组工作必须通过增强小组这个系统的开放强度,并且恰当地利用其他系统影响小组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接纳,根据外部环境的需要和变化确定和维持小组的目标、特征和过程,可以保持小组的平衡和有效实现小组目标。

9. 简述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的主要方法。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也称为更生保护,其主要方法有:

(1)提供住宿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