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话语标记语“I mean”在美剧《绯闻女孩》中的语用功能探究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I mean;语用;关联;习得

  摘要



众所周知,语用学早已不再是曾经的“废纸篓”学科,它已在语言学领域显示出愈加重要的角色。话语标记语作为语用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20世纪50年代初,Quirk在名为《随意的的交谈——日常口语的一些特征》的讲座中提到,一些如“well”, “I mean”, “you see”, “you know”的词和短语虽然对句子的语法结构毫无作用,却在人们的交际中反复出现。自此之后,一大批学者开始密切关注这类词语在言语中的作用,并将它们称为“话语标记语”。

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数不胜数,但真正使用本土生活英语材料的案例却不多,本文针对这一点,选取生活化、青春、时尚的美国电视剧《绯闻女孩》作为语言材料来源,借用关联理论最佳关联的原则,提出分析框架,旨在分析“I mean”作为话语标记语使用时的语用功能。另外,本文在分析语言材料的同时侧重说话人角度,提出在会话中,说话人为了与听话人达到最佳关联,在说话时经历了“判断-推理-明示”三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从话语生成方面补充、支持关联理论。

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从说话人为降低听话人理解其意图所付出的的努力考虑,借用数学中集合的概念,将“I mean”的功能表现分为两大类情况:一是在话语交际时,已经发生了不妥,如:听话人已选择与说话人意图不合的方式理解,产生误解,阻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二是在话语交际时,听话人尚未产生误解,但说话人已意识到不妥,针对可能会被听话人选择的数种可能性集合,利用“I mean”挑出恰合自己意图的假设,向听话人明示,降低听话人为理解话语付出的努力。通过分析,当处于一类情况时,“I mean”表现为补充标记、因果关系标记、提醒标记和揭露真实目的标记;当处于二类情况时,“I mean”表现为修正标记和转换表达方式标记。通过对文中电视剧文本的分析,这六大功能得到一一验证。

笔者也期待通过对“I mean”进行分析总结,可以有助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对于话语标记语的习得、掌握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