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22广告与公关实务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编辑内部报刊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自身创办并面向本组织内部员工发行的定期出版物称为内部报刊。内部报刊是组织团结内部员工的一根强有力的信息纽带,是在内部员工之间沟通情感、交流认识的联络桥梁。
要使内部报刊的编辑和发行在公共关系工作中起到有效作用,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必须明确它的编辑方针。
这就是要确立为全体内部员工服务的意识,及时地将重要的组织内部情况向全体内部员工通报。
(2)要在内部报刊上有针对性地反馈员工的各种思想、情感以及他们的要求。
因为组织领导层的想法与员工的想法存在差距,所以在内部报刊上有针对性地反馈员工的真实想法,就很有益于组织领导层在决策时参考和采纳员工的反映意见。
(3)要尽可能地动员全体员工来关心和支持自己的报刊。
办好一份内部报刊有许多有利条件,它刊登的基本都是每个员工所熟悉的身边事,每个员工都可以在报刊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办好一份内部报刊还要处理好一系列技术问题,首先是要保证它发行的连续性、稳定性。 这就要落实稿源,并备有足够的候补材料。其次是配备一定的人员与设备。另外,还要对办一份报刊的费用开支进行精确的预算。
2. 简述社会关系形态的划分。
【答案】现实的人际交往过程及其特点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形态,有多少种人际交往形式,就有多少种社会关系形态。根据人际交往的不同特点,从大的力一面来说,我们可以对社会关系作如下一些划分。
(1)主体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这是根据社会交往的主体特征对社会关系形态进行的一种划分,所以也可称作社会关系的主体形态。
①个人的社会关系形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微观形态,在社会学研究中一般称为人际关系形态。这种形态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形态。公共关系学虽然只是以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但它决不能脱离个人的社会关系来抽象地研究这种关系。
②组织或集团的社会关系形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中观状态。公共关系主要表现在这一层次上,换言之,公共关系学主要以这一层次的社会关系形态为研究对象。
③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关系状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宏观形态,对这种关系形态的了解将有助于国际公共关系的推进(国际公共关系主要指组织的跨国、跨文化公共关系)。
(2)缘由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这是以社会交往发生的缘由为根据对社会关系形态所作的一种,划分,所以也可以称作社会关系的缘由形态,它指的是社会交往缘起的形式或状态。
①亲缘关系形态。亲缘关系是以血亲为联系纽带的交往,包括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婚姻恋爱关系等。
②地缘关系形态。地缘关系是以人们生存的地理空间为背景的交往,包括邻里关系、同乡关系、社区关系、城乡关系等。由于人‘生下来就必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生活,所以地缘关系也是最早的社会关系形态之一。
③业缘关系形态。这是以从事的事业为基础的交往,包括各种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主客关系等。
④泛缘关系形态。这是以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为条件而遇合的交往,包括朋友关系、路人关系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是它的基本特征。
(3)需应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这是根据社会交往的动机而对社会关系形态所作的又一种划分,它指的是以某种物质和精神需要为内在动机的交往形式。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也就没有社会关系。
3. 简述公共关系调查的指导原则。
【答案】为了保证科学性,在公共关系活动的调查实务操作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指导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社会调查要把握的不是调查对象中的个别成员的态度及行为特征,而是总体情况和对这种情况的描述。总体情况“只能表现为平均的、社会的、普遍的规律性,至于个别偏差情形则会相互抵消。”
(2)代表性原则
由于调查对象在数量上是巨大的,在分布上又是广泛的,因此前期调查只能采取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来进行。样本的代表性对反映总体情况的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必须使每个个体的抽取都应该得到“均等抽取”、“随机抽取”的机会。
(3)客观性原则
社会调查在进行中不仅面临着调查对象的问题,还容易受到众多调查人员的自身干扰。因此,公共关系的前期调查实务操作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要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以确保客观和公正。
(4)定量化原则
对客观事物从定性分析进入到定量分析,标志着人的认识既有总体的、宏观的把握,也能有精确、清晰的量化描述。定量化原则是防止出现误差的强有力的措施。
4. 古代西方对于人文关系的处理有哪些特点?
【答案】对照我国古代社会类公共关系的认识和活动,可看到古代西方对于人文关系的处理有以
下几个显著特点:
(1)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古代西方的认识大多立足现实基础,允分调动人的主体性,以积极求实的姿态来对待关系处理。
(2)他们的认识成果主要表现在操作层次上的体系建立及规范程序的制定方面。
(3)他们都十分关注对关系的具体处理,较早地认识到“劝说”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问。 总而言之,古代东方和古代西方对当时社会客观存在的人文关系都有所认识,有所研究,只是由于社会形态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对于人文关系处理的认识重点和偏向上存在着差异。
二、论述题
5. 论述社会关系的一般调节手段。
【答案】社会关系的协调和平衡需要相应的调节手段。调节手段按其灵活性程度还可分为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两种。这两种手段在各种不同的维面上有可分其他若干种手段。
(1)刚性调节手段
刚性手段是指弹性较小的调节手段,一般都有强制性的特点,其结果也常常具有不可逆转性。刚性手段一般在关系双方矛盾表现得较为尖锐突出时所采取的一种调节手段,也常常是在柔性手段调节失败时采取的手段。具体说来,它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政治手段等。
①经济手段
这是刚性手段中在现代社会运用最普遍的手段,它是通过现金或物品的补偿或剥夺来解决关系双方矛盾的一种方法,如罚款、赔款等。经济关系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社会关系双方的矛盾经常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解决这种矛盾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显然也是经济手段的运用。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经济纠纷层出不穷,经济手段在社会关系的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些不是因经济原因发生的纠纷,也可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经济调节也是公共关系传播中的重要内容,所谓“三包’,、“退赔”等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做法,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经济调节手段。但公共关系本身不进行“三包”等工作,只是在传播这种经济调节信息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功能。
②行政手段
这是我国目前运用较多的一种刚性调节手段,它是通过固定的行政关系格局来表示提倡、肯定或反对、否定的取向,以保持社会关系平衡的一种方法。在产品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组织的许多活动是根据行政命令来开展的,因此,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也只能通过行政手段才能解决。目前在我国,产品经济体制仍在起着作用,行政组织部门也大量存在,所以行政手段仍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说来,公共关系与行政手段关系不大,它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来调节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但是鉴于我国目前行政手段在社会关系调节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组织同行政部门关系的实际情况,公共关系也必须注意到行政手段对自己活动的影响。
③法律手段
这是在现代法制社会中普遍运用的一种刚性调节手段,它通过法定的行为准则来判定是非,并强制执行裁决,以达到社会关系的协调和平衡。法律的强制性特点比其他刚性手段更为突出,所以它是在其他调节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才采用的方法。公共关系活动本身并不表现为法律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