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94媒介经营管理实务之《公共关系学》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音口报刊

【答案】内部报刊是指组织自身创办并面向本组织内部员工发行的定期出版物。内部报刊是组织团结内部员工的一根强有力的信息纽带,是在内部员工之间沟通情感、交流认识的联络桥梁。内部报刊的种类有许多,有大型的四开甚至对开的报纸形式,也有小型的“厂内简报”、“公司通讯”、“机关信息”等杂志形式的刊物,也有利用黑板报或宣传栏定期更新的。根据我国现时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能力来看,内部报刊以电脑打印的小型杂志形式的简报类为主,但有实力的企业也不乏印刷精良的内部出版物。

2. 口语传播

【答案】口语传播是人际交往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指传播者(即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即谈话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或沟通、劝说活动。口语传播通常采取面对面的方式。

3. 瞬时印象

【答案】瞬时印象是指人们在不经意或偶尔接触到某个客体对象时,在刹那间所感受到的心理刺激。从技术角度上看,瞬时印象既包含了心理因素,又是一个美学概念。“瞬时印象”的调动手段很多,有色彩对比、艺术造型、空问排列、格调和意境的层次等。从这个角度说,橱窗陈列需要有相当的美工基础的制作技术。

4. 新闻发布

【答案】新闻发布是指组织由新闻发言人或相关人员用口语形式向新闻媒体报告或发布组织自身希望社会各界公众了解知晓的信息,它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新闻发布会,又叫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传播各类信息的最好形式之一。通过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各新闻媒体记者,有关信息将会经大众传播媒体迅速地扩散和放大到全社会。与任何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一样,开好新闻发布会必须做好事先的准各工作和各种应变措施。

5. 精神需求

【答案】精神需求是指比物质需求更为高级的需求。与有形的物质需求不同,精神需求一般比较抽象,难以捉摸,比如精神上的享受欲、轻松欲、探险欲、好胜欲、表现欲、好奇欲及各种审美情趣等,这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定形或定量标准。当人们的精神需求一旦获得满足后,其精神面貌

往往会产生质的变化。

6. 对象公共关系

【答案】对象公共关系是指按照公众的横向划分,进一步分别论述各类公共关系的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一般说,有多少类公众就有多少类对象公共关系,但由于各类公众对象间往往有较多相似成分,我们拟从大处着眼,将对象公共关系划为员工关系、消费者关系、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社区关系、股东关系、竞争对手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八大类。

二、简答题

7. 简述实像传播的技巧运用。

【答案】实像传播一方面具有单独的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另一方面又具有比它们更高的综合要求,具体说来,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要尽可能地使产品、图片等各种实像“活”起来。

①“活”起来,举例说来,就是对二维形象的图片资料可以二维展现; 同一产品的图片制作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对不同部位展现特征和亮点,并配以文字说明和尽可能的口语讲解,使公众对其有立体化的感受; 三维形象的实像应力图使之“四维化”,即尽可能地让它实际运转和使用。

②“损坏性运转”是比较典型的做法,如有的电风扇生产单位,把自己的产品陈列于橱窗中,日夜运转,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产品的质量。类似的做法就是“四维化”,比产品实样二维或三维的简单陈列传播效果更为生动、真实。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对产品质量要有相当的信心,否则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

(2)充分调动受众的审美体验。

人的审美活动既是一种情感的反应,又是一种高级的理智活动。当人的美感被唤起时,就会心悦诚服地自觉地主动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这种现象表现在经济或商业活动中,就能产生和促成消费行为。当产品的质量、功能、使用方便度等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人的审美体验就成为影响选择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传播者除了必须具备美学知识和美工技术外,还必须对各种各样的对象审美心理有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实像传播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十分注意环境气氛的烘托。

实像传播一般都是与特定的环境场合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环境场合气氛的烘托至关重要。从较广的意义上看,环境烘托实际上也是调动人的审美体验的重要一环,对实像的传播效果可以起到强化或弱化甚至破坏的作用。

(4)要注意展示传播实像的细节,解剖实像的功能过程。

人最终关心的是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质量。实像传播要真正打动人,就应当向人展示实像的细节,解剖实像的功能细分,展示产品质量如何过硬。细节的介绍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毫无根据地吹嘘产品,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8. 企业应该如何展开公共关系活动?

【答案】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是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以利于组织获得与公众一致的共同利益。企业一般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它们的公共关系活动的:

(1)把树立形象的任务渗透到企业管理中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运行实质上是管理者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综合调节控制的过程。公共关系工作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实际上是对信息流进行综合调节控制的一个职能分工部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首先就是要在信息的流动或运动中,将所要传达的形象信息(含产品形象、企业自身形象)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传递出去,并对所有涉及企业形象问题的信息流通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2)广结人缘企业要在社会中生存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形象,还要有一个尽可能广泛的横向联系网,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树立形象好比是确立一个中心,广结人缘则是将大家的视线都吸引到这个中心上来。广结人缘既是树立形象的基础,又能使企业的良好形象通过广泛的横向联系网辐射出去。

(3)开拓市场

企业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维护和开拓市场。因此,企业在致力于开发产品的同时,需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营销和策划。这主要包括市场教育、二次(售后)服务、消费咨询、社会培训等公共关系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由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负责操作,它的公共关系部门应在整合协调的原则下做好自己分内的信息沟通和传播工作,未必直接参与产品销售。企业公共关系的作用主要是争取和吸引稳定的消费公众和保证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

9. 简述社会关系形态的划分。

【答案】现实的人际交往过程及其特点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形态,有多少种人际交往形式,就有多少种社会关系形态。根据人际交往的不同特点,从大的力一面来说,我们可以对社会关系作如下一些划分。

(1)主体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这是根据社会交往的主体特征对社会关系形态进行的一种划分,所以也可称作社会关系的主体形态。

①个人的社会关系形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微观形态,在社会学研究中一般称为人际关系形态。这种形态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形态。公共关系学虽然只是以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但它决不能脱离个人的社会关系来抽象地研究这种关系。

②组织或集团的社会关系形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中观状态。公共关系主要表现在这一层次上,换言之,公共关系学主要以这一层次的社会关系形态为研究对象。

③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关系状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宏观形态,对这种关系形态的了解将有助于国际公共关系的推进(国际公共关系主要指组织的跨国、跨文化公共关系)。

(2)缘由性的社会关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