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94媒介经营管理实务之《公共关系学》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 组织形象信息 【答案】组织形象信息指公众对组织在运行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所产生的印象和评价。公共关系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因此了解组织在公众中的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组织形象信息的采集是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重要的环节。组织形象信息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具体内容: (1)公众对于组织领导机构的评价。如领导能力、创新意识、办事效率、用人眼光、威望与可信任度及机构的完善程度、设置的合理程度等等。由于领导机构是组织的指挥中心,因此对领导机构的评价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整个组织形象的评价态度。 (2)公众对于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如决策是否合乎社会实际情况、生产节奏是否紧凑、内部分工是否合理、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是否灵敏等等。由于组织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组织的竞争力,因此这类信息表明的是公众对组织形象的基本态度。 (3)公众对于组织内部一般工作人员的评价。如他们的工作能力、职业水准、文化程度整体水平如何等。由于组织的运行必须由他们来具体作业,对他们的评价就构成了社会对整个组织形象评价的一个方面。 应当提醒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公众”,不仅仅指外部公众,也包括了组织的内部公众。 2. 社会关系 【答案】社会关系是由社会中的人一一社会的基本要素一一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各种社会功能的有机系统。社会关系就其作为一种客观联结而言,也是一种自然关系。但社会关系特指作为社会基本要素的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结,所以它与一般自然关系又有本质的不同。作为公共关系学范畴的关系,是专指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与其特定公众之间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瞬时印象 【答案】瞬时印象是指人们在不经意或偶尔接触到某个客体对象时,在刹那间所感受到的心理刺激。从技术角度上看,瞬时印象既包含了心理因素,又是一个美学概念。“瞬时印象”的调动手段很多,有色彩对比、艺术造型、空问排列、格调和意境的层次等。从这个角度说,橱窗陈列需要有相当的美工基础的制作技术。 4. “实像” 【答案】“实像”是指一个组织生产的产品实样或形象性的图片资料、视听材料,以及能反映该组织立体全貌的各种信息。它还包括商业服务单位向公众推出的各种示范性服务、操作表演之类的活动,如产

品展销活动、时装模特儿的表演活动等。

5. 公共关系的A 到Z

【答案】弗兰克·詹夫金斯的《实用公共关系学》一书列举出的公共关系机构的工作26项,这26项工

作正好可用从A 到Z 的26个英文字母来标数,因而被称为“公共关系的A 到Z" 。这26项细致的列举可概括为七个方面,即:举办或参加专题活动; 对外联络协调工作; 编辑出版工作; 调研工作; 礼宾接待工作; 参与组织的决策; 对内协调工作。

6. 组织形象调查

【答案】组织形象调查是指对组织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等方面信息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组织自我期望形象、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实际形象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二、简答题

7. 为了使公共活动更有效,公关人员需注意互联网运行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为了使公共关系的交流、沟通、劝说活动更为有效,必须注意互联网运行的这样几个特点:(1)把握互联网快速传播的特点。根据网络用户的行为调查显示,同样的内容在传统媒体和在网络媒体上对接受对象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网络上时间的速度是生活中时间速度的7倍,相反,网上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到生活中注意力持续时间的七分之一,网络受众是非常易变的。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必须充分理解网络快速传播的特点,以适合网络传播接受特点的、简洁的传播手段和表现技巧来保证传播的有效性。

(2)注意网络传播中锁定和转移成本原理。当受众从一个网络节点转移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的成本(即转移成本)比较高的时候,受众就容易被传播者“锁定”。反之,当转移成本较低或成为零的时候,受众就很容易被转移走。借助网络公关传播主体和客体的角色互换,再加上转移成本的低下,受众难以被锁定,这样就对公众传播在内容组织和技巧运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锁定受众、吸引潜在顾客、低成本、高效率,意味着公关传播要在网络媒体上展开一场艰苦的对抗赛。

(3)使用网络传播的多媒体语言。网络传播可以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结合为一体,这种传播方式大大扩展了受众的感官体验范围。但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信息接受,容易导致信息的相互抵消。而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超链接,又容易使受众脱离预先设定的传播路线。这也是需要公关人员和网络多媒体语言专家必须十分留意的一个大问题。

(4)动态轮替和目标受众。网络广告在经历了几年的波折后,逐渐找到了符合网络媒体特色的广告表现形态,其中之一便是“动态轮替广告”CDynamicRotationAds )。与早期的固定版面式的广告不同,动态轮替广告可以让不同的用户在同一页面上看到不同的广告,同一个广告也可以在多个页面上同时出现。动态轮替的技术在网络上已不成问题,对公关人员的启发在于,如何针对设定的目标受众,利用动态轮替的概念,合理而有效地设计传播内容,有序地控制传播主体和客体的互换,最终取得低成本、高效益的公关效果。

8. 简述职业公共关系的两种类型。

【答案】职业公共关系一般说来都是为组织服务的,但也有为特定的组织服务的以及没有固定的服务对象的。按服务对象的确定和不确定,可把职业公关分为两类:

(1)具有确定服务对象的职业公关

这类公共关系职业主要是指在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专门机构中的专业人员所从事的职业。这类职业公关服务于内、外两类公众:①对内,它协助组织领导决策层协调和处理员工、部门关系等。

②对外,它要协调和处理消费者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同行关系等。同时,它还能起到为组织领导决策层做参谋的作用。由于其服务对象是确定的,所以它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而展开的。

(2)不具确定服务对象的职业公关

这类职业公关主要是指独立于组织之外的公共关系专门机构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如独立经营的广告职业、咨询服务等。这类职业公关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具有“第三产业”的各种特点。有些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机构有时也对外服务业务。

9. 简述公共关系的作用。

【答案】公共关系有如下作用:

(1)监测作用

公共关系的监测作用是通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反馈来发挥的,其实质是对信息资源的一种有利有理的运用。公共关系的监测作用体现在对内监视和对外监测两个方面.

①对内监测作用。对内监测是指对主体即组织自身而言的。它是通过不断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通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细微变化的把握,来对组织运行状态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行性进行监测的。公共关系的对内监测作用是通过控制论的反馈原理来实现的。

②对外监测作用。对外监测是指对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众对组织的行为或态度的监测。这种监测必须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及时掌握与自身组织有关的各种信息及其走向,以监视和预测公众的态度及其行为变化趋势。

(2)凝聚作用

公共关系的凝聚作用是对组织内部而言的。公共关系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艺术,因此,它必然有凝聚作用。

(3)调节作用

这种调节作用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是对各种日常摩擦的调节。任何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必然会产生各种摩擦,公共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减少这类摩擦系数的成效,就像“感情互动”、“上下对话”、“礼貌待人”等公共关系部门组织的专门活动,能直接减少和避免矛盾的发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②公共关系的这种调节功能不仅表现在预先调节上,也可以体现在摩擦或纠纷发生之后。它能及时地防止矛盾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或纠纷给组织带来的危害。

(4)应变作用

①组织因自身原因形象受损或与公众的关系出现问题。为改变此种不良状况,公共关系就要发挥其应变作用。

②组织因外部原因形象受损或与公众的关系出现问题。为改变这种不利于组织的状况,公共关系就要发挥其抵御作用。

10.组织应如何调节与消费者的关系?

【答案】消费者关系是组织外部公共关系中最重要的1类。因为一般说来,组织自身目标的最终实现与否就直接取决于它与消费者的关系如何处理。另一方面,对组织外部公共关系来说,消费者也是与组织关系最为广泛、密切的一类公众,他们不但分布广(如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种类多(如工人与农民、妇女与儿童),而且往往表现为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如销售与购买、服务与服务消费等等。

此外,消费者关系并不局限于生产或推销生活资料的组织,也包括生产或推销生产资料(如钢材、矿石、木材)以及精神产品(如书籍、报刊或非物化的服务项目,如导游、表演)的组织。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