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政策学之公共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纯公共物品

【答案】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一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纯公共物品具有四个特性:

①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②自动性。公共物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

③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

④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严格具有上述四个特征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物品。

二、简答题

2.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的内外两套税制并存,显然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的,但1994年税制改革中保留了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以后的改革进程较慢,为什么直至2007年新企业所得税法才得以通过?

【答案】由于我国的税收体系起步晚、发展缓慢、体系庞大,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并轨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企业所得税的改革进程较慢。

企业所得税法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纳税人范围调整引发的总分机构所得税汇总征收问题

①二级分支机构计税及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a. 仍未彻底解决分支机构利用自身税收优惠条件转移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整体税负水平的问题;

b. 二级分支机构认定标准模糊;

c. 特殊行业实行分支机构按“三因素”就地预缴不尽合理;

d. 分支机构法律责任无法界定;

e. 存在加盟店、挂靠单位等特殊分支机构的“监管真空”。

②跨省市总分机构汇总纳税执行中的征管问题

a. 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对各分支机构情况的了解不一定全面;

b. 分支机构的主管税务机关失去管理的积极性;

c. 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对收入做出顶测;

d. 税务机关对总分机构的情况难以全面了解,税务检查(稽查)的难度加大;

e. 对总分机构情况缺乏事前监控。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①不征税收入扣除问题;

②具体执行中合理性原则的困惑;

③福利费扣除问题。

(3)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①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迟迟未出台;

②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税优惠的管理问题;

③关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认定和研发费用列支范围问题;

④同定资产加计扣除政策的衔接问题;

⑤资源综合利用政策问题。

(4)核定征收企业及企业清算所得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适用税收优惠的问题;

②企业清算的所得税申报问题。

3. 各发达国家多实行农业财政补贴,中国是否应该仿效?

【答案】中国现在的农业补贴占农业总产值的3.3%,据WTO 的黄箱政策,中国政府对农民的收入补贴可以达到农业总产值的8.5%。中国不易仿效发达国家那样实行较多较高水平的农业财政补贴,主要原因如下:

(1)中国目前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持这样大的补贴。

(2)如果对农业进行补贴会导致农产品过剩,产生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过剩的农产品要么烂在国内,要么只能低价卖到国外。

(3)如果对农业开始进行补贴,就很难取消掉,因为取消补贴往往会引发政治问题。

(4)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在执行上非常困难。

①如果进行反周期补贴,也就是对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减产进行补贴,会产生严重激励问题,会存在故意减少投入造成减产而向政府要补贴的事例。

②如果直接对农民的收入进行补贴,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经常会出现应该得到补贴的农民实际拿不到补贴,拿到补贴的往往是各方面关系较好的中等收入的甚至是富有的农民。

(5)中国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应该采取其他可行力式,如己经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还有其他政策如支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支持力度等。

4. 2007年,中国首次要求年所得在12万元以上的个人自行纳税申报。首个纳税申报季结束,约有163万人进行了自行申报。对于这次申报结果,评价众说纷纭。你认为中国目前所选择分类所得税制是否对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负面的影响? 如何进一步完善自行纳税申报制度?

【答案】(1)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会给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同是劳动所得,依据有差别的税率征税,有失公平。对生计费用的扣除规定不尽合理,导致各地采取变通措施,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现行税制对物价变动情况未能采取规范化的方法予以反映,当物价变动,特别是物价上涨可能抬高纳税者的税率适应等级,从而增加纳税人的负担。现行税制对工资、薪金所得的月收入课征个人所得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按年课征的做法不同,这会导致拥有相同收入的纳税人,由于其年收入时间分布不均而造成税负的不公平。现行税制规定个人作为纳税人,没有考虑到不同个人家庭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税负不均。

(2)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要求对个人所得税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具体措施包括:改分类所得税制为综合所得税制; 改标准扣除为据实扣除:按照物价指数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改个人纳税为个人与家庭并重的纳税方式等。

(3)自行纳税申报容易给纳税人偷税漏税的方便,进一步完善自行纳税申报制度,需先从避税漏税的动机下手,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5. 改革开放前十余年,中国一方面几乎每年安排了预算赤字,一方面又大力主张奉行财政平衡的原则,这是否自相矛盾?

【答案】不矛盾。具体分析如下: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基本持平状态。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形成财政结余; 财政收不抵支,出现财政赤字。现实中,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是很难正好相等的。因此,政府收支差额不大,可以大致视为实现财政平衡。

(2)理论上,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因为出现财政结余时,意味着政府收入大于支出,财政资金未能做到有效的利用,经济中可能还存在闲置资源,生产还有扩大的可能,没有达到最优状态; 反之,出现财政赤字时,则意味着资源被过度使用,生产超负荷进行,也是一种次优状态。我国奉行财政平衡的原则,从追求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是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参照系。

(3)现实中,财政收支正好相等几乎是不存在的,就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财政赤字己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前十余年,我国经济增长缓慢、市场萎靡,利用财政赤字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安排赤字,要看宏观经济实际运行的情况,满足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综合调控的需要,并不能一味地要求财政收支平衡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