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大学F14教育法学与教育管理学之教育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学质量管理
【答案】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工作能否实现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平。教学质量的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活动,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人才的规格。教学质量管理,既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搞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知识经济
【答案】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者说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 ②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③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 ④人力资本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3. 教育课程
【答案】教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其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教育课程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个性结构,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蓝图。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中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
二、简答题
4. 如何制定学校战略规划?
【答案】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1)战略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中观环境分析和学校运营直接环境分析。
①宏观环境。社会宏观环境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高层次的外部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对于宏观环境的审视主要要研究和领悟以下几个基本范畴:第一,观念的发展变化; 第二,政策的发展变化; 第三,政策性项目。
②中观环境。就范围而言,中观环境主要是给学校提供经常性资源的行政辖区内的相关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状况。它对于学校发展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地方性、微观政治性等特点。
③微观环境。学校经营环境是指学校外部的具体运作环境,它们在微观层面直接影响学校的
发展。这种环境的结构内容大体包括:教育的消费者、行业内的竞争者、行业内外的合作者。
(2)学校条件分析
为了将学校的战略规划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学校要前瞻性地自我分析,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应当包括两个相关的步骤:首先全面清理学校内部基本条件,然后分析关键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3)学校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①学校战略定位。学校战略定位一般要综合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学校为哪个群体服务以及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质量; 学校教育、教学或组织发展已经和将要建设的重点领域; 确定学校在所在服务领域中所要争取的地位。在现实战略定位中,抓住外部机会与建构内部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②学校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在战略规定的时间内学校发展所要追求的最终结果。完整的学校战略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两类。总体目标要说明学校未来在所属学校群体中的位置、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指标的努力方向和发展水平等,它指向学校争取实现的宏观业绩。分项目标是对学校工作和运行的各个主要具体领域提出的发展性目标,它们是学校在战略规划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完成任务的必要保证。
(4)战略进程设计
战略进程设计包括进展阶段预想和战略模式策划。
①战略实施过程的主要阶段设计。阶段设计即设计按照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分为几步解决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与目标直接相关,落实到文本上,除了把阶段目标陈述清楚以外,还要尽量澄清每个阶段完成任务的指标。
②战略模式选择与组合。要注意以下方面:模式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不是表面工作; 以项目管理的机制确保模式的实现:不同战略模式在实践中可以几种类型结合使用,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应当有轻重之分,并尽可能寻求这些模式的结合点,使得它们能够发生协同效应。
(5)实施战略的资源保障
完整的战略规划需要对实施战略的支持条件进行策划,以便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开发和组织这些资源,为战略实现提供保障。除了资金、设备和设施、信息、工作人员以外,特别要注意战略领导的组织因素和政策因素。
5. 学校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学校危机管理是指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对危机事件做出的所有反应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包括危机预警系统与方案的事先制定),以消除危机对学校的各种不利影响。在不同阶段,学校危机管理的公共关系活动包括不同的内容。
(l )在危机应对方案的制定阶段,公共关系活动内容主要是危机应对方案的制订。
①方案内容。危机应对方案的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应包括制定危机应对方案的理由、危机的类型与应对措施、处理程序、紧急电话号码、学校建筑图,还应该描述所有危机发生时的通用处理程序,如:确保师生安全; 与公安、消防、救援等机构及时联系; 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与媒体建立联系机制等。同时还应说明危机管理小组和危机管理委员会的组建及其职责。
②方案宣传。学校危机应对方案制订好以后,应当进行方案的宣传工作,让相关人员都知道。危机应对方案的宣传中的公共关系包括:召开中心和地区负责人会次,召开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参加的宣传会议,召开家长和社区参加的宣传会等。
(2)在危机处理阶段,公共关系活动内容如下:
①危机初期。危机刚刚发生的初期,迅速启动危机方案和危机管理小组或管理委员会。
②稳定期。这一时期,学校要妥善处理与媒体和公众的关系,注意记者的活动,防止图像失实的报道。
③抢救期。一旦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学校必须慎重处理伤亡事宜,与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
(3)在危机事后管理阶段,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消除危机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重新塑造组织形象。具体内容包括:
①总结经验。继续与公众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传播,主动加强与目标公众的信息沟通,告诉他们危机过后组织运行的情况。
②形象重塑。充分运用传媒进行连续性正面报道,把学校在危机后所采取的一系列修正措施及服务方针告诉公众,逐步重新产生信任感。
以上就是在学校危机管理中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具体的情境中,这些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应对和调整。
6. 为什么现代教育行政管理要求法制化?
【答案】教育法是关于教育的法规,它是举办教育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依据和规范,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文件的总称,是国家法规的一部分,具有法的一般特征。教育法制化在现代教育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1)教育法保证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教育法建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借助教育法这个工具来建立、维护和发展统治阶级在教育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并通过对教育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形成良好的教育秩序,从而顺利地实现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2)教育法保证必要的教育行政管理秩序
教育法的建立,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依照法律规定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义务、利益,从而使它们各自的职能获得正常的发挥,使彼此间的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进而使整个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得以有效地运转。
(3)教育法加强了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教育法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运用教育法进行教育行政管理,有助于把符合客观规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方法、形式规范化、条文化,把它明确固定下来,并严格加以执行,从而可以大大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4)教育法促进了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功效
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增加管理系统的功效是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正确地运用教育法,可以提高教育管理活动的效率,增加教育行政系统的功效,促进教育行政管理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