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公共关系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会关系形态的划分。

【答案】现实的人际交往过程及其特点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形态,有多少种人际交往形式,就有多少种社会关系形态。根据人际交往的不同特点,从大的力一面来说,我们可以对社会关系作如下一些划分。

(1)主体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这是根据社会交往的主体特征对社会关系形态进行的一种划分,所以也可称作社会关系的主体形态。

①个人的社会关系形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微观形态,在社会学研究中一般称为人际关系形态。这种形态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形态。公共关系学虽然只是以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但它决不能脱离个人的社会关系来抽象地研究这种关系。

②组织或集团的社会关系形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中观状态。公共关系主要表现在这一层次上,换言之,公共关系学主要以这一层次的社会关系形态为研究对象。

③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关系状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宏观形态,对这种关系形态的了解将有助于国际公共关系的推进(国际公共关系主要指组织的跨国、跨文化公共关系)。

(2)缘由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这是以社会交往发生的缘由为根据对社会关系形态所作的一种,划分,所以也可以称作社会关系的缘由形态,它指的是社会交往缘起的形式或状态。

①亲缘关系形态。亲缘关系是以血亲为联系纽带的交往,包括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婚姻恋爱关系等。

②地缘关系形态。地缘关系是以人们生存的地理空间为背景的交往,包括邻里关系、同乡关系、社区关系、城乡关系等。由于人‘生下来就必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生活,所以地缘关系也是最早的社会关系形态之一。

③业缘关系形态。这是以从事的事业为基础的交往,包括各种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主客关系等。

④泛缘关系形态。这是以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为条件而遇合的交往,包括朋友关系、路人关系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是它的基本特征。

(3)需应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这是根据社会交往的动机而对社会关系形态所作的又一种划分,它指的是以某种物质和精神

需要为内在动机的交往形式。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也就没有社会关系。

2. 简述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

【答案】一个组织将其新研制、新开发的产品或新设计的服务项目向公众宣布,这就叫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

(1)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的目的:

①组织向公众显示自身的进取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应变能力,如国外汽车厂商每到年终岁尾向公众推出的“新年汽车新款式”展览就属此类。

②通过这类实像传播形式向社会广泛地收集反馈信息,以为新产品的正式投产或新的服务项目正式推出最后确定市场反应的程度,以利对产品和服务项目作最后修正及改进。

③一个公司举行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还要具有强烈的开拓新市场的意识趋向。

(2)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在主题分类上,可大致区分为综合型和专题型两类。

①综合型类,是全面地展示某个主题的全部内容,如“新年新款式汽车”展览,一般就要求将历年来的各种款式的汽车都集中在一起,以它们的进化顺序来使公众得出新年新款式汽车的完整形象。

②专题型类,是围绕一项专题或一个内容而举办的展示。通常说来,专题型类的展示要尽可能使展示主题突出,内容鲜明,使人对其特色一目了然。

(3)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的基本程序是大致相同:

①确定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的主题。

②具体制作。具体制作包括文字、图片、实物的拼装组接,灯光、饰件、电气设备的安装,展版、展台、展厅的设计和装置等各道工序,还包括讲解、表演人员的培训与打扮等。

③展览效果测定。即运用各种手段来获得现场公众反馈的信息。可行的力一式有现场采访、跟踪采访,这是通过口语交谈来获得反馈信息的手段; 也可以通过文字手段,如置放观众留言簿、发放随机问卷、展览回忆测验等方法来获取反馈信息。

3. 编辑内部报刊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自身创办并面向本组织内部员工发行的定期出版物称为内部报刊。内部报刊是组织团结内部员工的一根强有力的信息纽带,是在内部员工之间沟通情感、交流认识的联络桥梁。

要使内部报刊的编辑和发行在公共关系工作中起到有效作用,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必须明确它的编辑方针。

这就是要确立为全体内部员工服务的意识,及时地将重要的组织内部情况向全体内部员工通报。

(2)要在内部报刊上有针对性地反馈员工的各种思想、情感以及他们的要求。

因为组织领导层的想法与员工的想法存在差距,所以在内部报刊上有针对性地反馈员工的真

实想法,就很有益于组织领导层在决策时参考和采纳员工的反映意见。

(3)要尽可能地动员全体员工来关心和支持自己的报刊。

办好一份内部报刊有许多有利条件,它刊登的基本都是每个员工所熟悉的身边事,每个员工都可以在报刊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办好一份内部报刊还要处理好一系列技术问题,首先是要保证它发行的连续性、稳定性。 这就要落实稿源,并备有足够的候补材料。其次是配备一定的人员与设备。另外,还要对办一份报刊的费用开支进行精确的预算。

4. 简述文字及其传播的特点。

【答案】文字及其传播有如下一些不同于口语传播的特点:

(1)文字作品的制作和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文字功夫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文字传播的效果,传播者和接受者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理解水平。

(2)文字传播比口语传播更为单一和准确。书面文字本身只能象征符号,在表情达意上比较单一。但正因为文字传播的单一性,它比口语表达往往更准确,这尤其表现在数学语言符号的运用上。因此可以说,文字传播在理性思维的表达上要优于口语传播。

(3)文字记录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具有认证性和正规性。文字不仅可以记录下来,保存起来,而且具有认证性,具有正式认可的价值。与口语传播相比,文字传播更具正规性,但缺少即时反馈的长处,其保存期越长,反馈效果就越差。

(4)文字材料在传播上的独特优势,有时还体现在人们对书面语的某种崇拜上。研究发现,人们在谈判时,较易接受事先起草好的条款; 在口头承诺与书面保证之间,人们更容易相信白纸黑字的书面材料。

5. 简述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在全员公关中要牢记的原则。

【答案】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在指导全员公关的过程中,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渗透落实到组织运行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每个细节中去。公共关系人员要牢记以下几大原则:

(1)规范化原则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要根据组织的特点制订出一套待人接物的标准程序,包括有问必答、上门有人接待、办事注重效率等,不管谁是客人,不管谁来接待,无一例外。只有这样,才能为各种关系的正常建立和发展提供某种保证。组织行为规范化实际上是组织根据公共关系的要求,每个员工为满足公众中每个个人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制度首先关照的组织自己的员工,首先要问一问他们的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了。只有自己员工的需求首先得到满足了,公众中每个个人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努力求得人的需求的双向满足,应该成为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指导全员公关的最高原则。也只有这样,组织日常行为的“规范化”才能真正“化”起来。

(2)礼貌化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以礼待人是对对方尊重的表现,这就是说要满足人的被尊重的需要。礼让是获得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因此,要使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光有规范化的标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