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收综合之财政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
【答案】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研究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1)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财政职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而不在于罗列或说明财政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财政职能是对财政工作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反过来又对财政工作起理论指导作用。概括财政职能的意义,就在于使广大财政工作者从繁杂的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开阔视野,从本职工作出发,总揽全局,摆正财政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财政工作应有的作用。
(2)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说是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基本问题,所以政府与市场关系是重新认识财政概念的基本立足点,同样也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基本立足点。需要明确以下三点:
①从总的方面说,政府与市场的某些经济职能是相同的,如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是两者共同的基本职能,只是由于两者的运行机制不同,在实现同一职能中的适用领域、作用方式、经济效应方面就有所不同。
②市场失灵才存在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样政府也存在失效和缺陷,财政作为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可能产生正效应,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即不仅无助于弥补市场失灵,甚至会干扰市场的正常秩序,给国民经济带来效率损失。
③财政学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各自的最适领域和最佳结合方式,最终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优结合。
(3)经济学在研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决定及分配时采取部门法,将整个国民经济分为政府、企业、家庭和对外四个部门,研究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政府、企
业、家庭和对外之间的关系。因而从四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出发,也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另一种思路。
财政涉及微观的个量,也涉及宏观的总量,财政学是采取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政府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这里既含有作为经济活动的量的关系,也含有由量的关系所体现的利益关系。
2. 简述外债管理的内容。
【答案】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全面的外债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合理的
外债管理模式。一般来说,外债管理要从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来把握,即外债总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同时,外债的期限、类型、币种、利率等各种构成相对合理,这是建立外债管理体系的出发点。
建立全面的外债管理体系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外债的总量管理
总量管理重点在于控制负债率,控制外债的增长速度,使之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同时,注意把握外债规模和外汇储备之间在总量与结构方面的一致与协调。
(2)外债的期限结构管理
在对外债进行期限结构管理时,注意通过调整新借款的期限结构,一方面防止短期借款的比例过大,另一方面要保证未来偿债压力的相对均衡,避免在特定年份出现偿债压力过大的偿债高峰。
(3)外债的债务种类结构管理
由于外债种类的不同,利率水平也不同,直接影响到外债的成本。因此,在举借新外债时,要尽量举借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4)汇率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日趋频繁,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波动对于外债的影响明显加强。在外债规模逐步增大、外债结构趋于复杂的情况下,必须加强跟踪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走势,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汇率变化对未来还本付息的不良影响。
(5)外债成本与效益管理
借入外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外债的举借成本和使用效益。在外债的效益管理中,特别要注意外债的使用方向和外债的增值性,即外债管理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
3. 何谓粘蝇纸效应?
【答案】粘蝇纸效应是一种对比转移支付拨款与减税二者对提供公共物品的不同效应的理论,是指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政府,使其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转移支付拨款对地方支出的影响相当于给地方增加了一笔收入,这意味着转移支付降低了该地区的税收,这样,就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不采取政府转移支付办法,而是采取削减等额税收的办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然而,实证分析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比如,某地方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得到100亿元,由于政府官员具有显示政绩的心理倾向,会将80亿元直接用于提高公共物品水平,20亿元转为个人收入,如果将这100亿元用于减税直接交给居民个人支配,则可能将70亿元用于增加个人收入,30亿元用于政府提高公共物品水平,70亿元与20亿元的差距为50亿元,就是粘蝇纸效应。
4. 简述财政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的不同
【答案】财政支出分类是将政府支出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以便准确反映和科学分析支出活动的性质、结构、规模以及支出的效益。按照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我国现行支出分类采用了国际通行做法,即同时使用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两种方法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
(1)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简单地讲,就是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分类。我国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大类,类下再分款、项两级。主要支出功能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财政支出经济分类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支出的经济分类方法,实际上是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即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将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三大类。
我国的支出经济分类主要是全面和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对原来的支出目级科目做了扩充和完善。支出经济分类科日仅设置类、款两级,款级科日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要求,如将基建支出细化为房屋建筑物购建、大型修缮、土地资源开发等各种形态。支出经济分类的类级科日现行规定有12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办公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
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与部门分类编码和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相配合,在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的有力支持下,可对任何一项财政支出进行“多维”定位,清清楚楚地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干了什么事,最终用到了什么地方,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
5. 简述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答案】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须借助外力而自动地发挥稳定作用。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
税收体系,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是平衡的,税率没有变动,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产出就会减少,这时税收收入也会自动下降; 如果政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则由税收收入的减少而使预算赤字发生,这种赤字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力量,会“自动”地抑制国民产出的继续下滑。
(2)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支出是普遍的“自动稳定器”。转移支付支出,是指政府为维持居民的最低必要生活水平而提供的失业救济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福利性支出。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