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财政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答案】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一般预算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设置基本建设和其他资本性支出两个类级科目,基本建设科目反映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是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上述方面的支出。

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显著的特点:

(1)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它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它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 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

(2)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 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十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2. 与私人部门投资相比,财政投资有哪些特点?

【答案】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一般来说,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由于我国还有预算外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投资,因而一般所说的财政投资是指预算内投资,有时称为“政府财政投资”。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财政投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投资目标看,私人部门投资多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更多考虑投资的内部成本和收益; 而财政投资的出发点正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外部性条件,追求社会效益是政府财政投资的重要目标。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财政投资不要考虑经济效益,在政府财政投资方向一经确定后,就要进行投资项目的成本一收益分析,考虑经济效益。

(2)从投资领域看,经济利益目标使得私人部门倾向于投资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期短,收

益快的项目; 而政府财政投资则更多顾及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从投资资金来源看,私人部门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有资金及各种社会筹资,往往投资规模有限; 而政府投资则相对宽松很多,一般可以根据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规模拨款进行投资,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多种渠道筹资。

3. 简述税收的“三性”。

【答案】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成其为税收。

(1)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强制性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的,政府依法征税,公民依法纳税,公民具有监督政府执行税法和税收使用情况的权利。

(2)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无偿性与税收强制性一样,也不是绝对的. 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

(3)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税收的固定性也是绝对化的,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4. 试分析和评估我国当前财政收入的规模水平。

【答案】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等多种因素,没有一种统一的和绝对的标准,也不可能有一种精确的模型来测算每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水平。一般也只能是采用同本国自身的纵向比较和同国际的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发展趋势,作为合理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参考值,最终仍然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通过政治程序来确定。

我国改革开放前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民收入分配实行统收统支体制,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较高,最高年份曾达 (1960年),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所以市场化

的水平,改革以后有所下降是必然的,只不过是下降的速度过快了一些。目前已经回升到接近

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我国仅就预算内财政收入的规模而言,目前仍处于偏低的水平,既低于发达国家,也还略低于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比较必须考虑目前统计口径的差异。主要是发达国家财政收入中社会保障类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大,而我国的社会保障收入仍未全部纳入预算内收入统计。

分析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不能仅分析预算内的财政收入,因为还存在规模不小的预算外收入。所以,当我们从全部政府收入来分析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时,则应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预算

是否还要继续上升,或者说什么水平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合理水平,这是我国当前需要思考和

外收人、中央政府基金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列收列支的企业亏损补贴和制度外收入等。如果按我国当前全部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来估算,实际上已经接近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收入规模的水平,也接近财政收入规模比较低的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水平,已经高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当前的财政收入规模虽然仍存在继续提高的余地,但继续提高的空间已经不大。

5. 简析税收、收费和公债三种政府收入形式的特点。

【答案】(1)税收

税收是政府凭借其行政权力强制性地、无偿地取得收入的方式,是政府部门取得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税收的“三性”,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成其为税收。

①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②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这种无偿性,同国家债务所具有的偿还性是不同的。

③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2)收费

政府收费是指政府有关公共部门中一些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管理服务或者事业服务时,向作为管理对象或服务对象的消费者收取的费用。政府收费包括行政管理收费、事业服务型收费和专项收费。

政府收费具有以下特点:

①收费主体的分散性。

②收费机制的有偿性。

③收费定价的垄断性(定价主体垄断)。

④资金使用上的特殊性,即收得的款项一定要用来补偿服务费用或完善服务设施。

(3)公债

公债是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手段。

公债作为债券体系中的一个品种,与其他债券相比,显示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①安全性高。在各类债券中,公债的信用等级通常被认为是最高的。

②流通性强。公债的二级市场十分发达,转让很方便。

③收益稳定。公债的付息由政府保证,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公债的收益是比较稳定的。 ④免税待遇。大多数国家规定对于购买公债所获得的收益,可以享受税收上的免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