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711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旅游者
【答案】(1)国际上的定义
①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过,到其他国际旅行24h 以上的人。除为获得一个由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长住国家去访问的人。
a. 不属于国际游客的情况
第一,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
第二,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第三,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
第四,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
b. 属于国际游客的情况
国际游客是指到另一国家并且其目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
第一,其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
第二,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
第三,逗留时间不到1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第四,国际团体雇用不超过7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
②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 而少十一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在国家旅游局的旅游统计中,相关的旅游统计指标定义如下:
①游客
游客是指仟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长住国(或长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逗留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②海外旅游者
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游人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③海外一日游游客
海外一日游游客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④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⑤国内一日游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在我国人陆居民离开长住地l0km 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 、不足24h ,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2. 赫特纳
【答案】赫特纳,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赫特纳强调地理学的区域特性。他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叙述了地理学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方法、概念和思想的构成、地图和图片、文字表达以及地理学教育,系统地阐明地理学理论,是其地理学思想的代表作。还著有《区域地理学基础》等。
3. 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答案】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典型代表为我国郑州,它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部平原的中心地带,农业历史悠久发达,且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通过多年的发展成为整个中原地区产品交易的中心,从而达到城市化进程。
4. 形式文化区
【答案】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确定形式文化区,首先要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种或几种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把所要研究的现象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形式文化区中一般出现三个层次:①中心地区,或称为核心地区,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即该文化现象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 ②外围区,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性则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③边缘区,在其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两种文化相混现象,是文化上的过渡带。精确划定该文化区的边界十分困难,勉强确定往往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当然,有的形式文化区,如果在其与相邻的文化区之间存在着特殊情况,就不存在着过渡带现象。
5. 迁移农业
【答案】迁移农业是指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力一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或风干的树木被火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一个个
小坑,投入几粒种子,再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所以称为迁移农业。现在只在热带地区还保留这种农业类型,其主要地区包括:
(1)南美洲的亚马孙地区
(2)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
(3)亚洲的新几内亚岛、东南亚一些雨林地区。
6. 刺激扩散
【答案】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例如,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土著人,因温度低无法经营农业,只靠狩猎为生。后受南部草原上驯养牛、羊的刺激,开始驯化只能在当地生存的驯鹿,结果获得成功,当地土著人就由狩猎转向放牧驯鹿为生。
7. 城市规划
【答案】城市规划是指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的安排。它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它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8. 现代服务业
【答案】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9. 逆城市化
【答案】逆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目前对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人们为了脱离大城市的居住不舒适性,追求纯粹的田园式居住环境,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工业选址的限制因素减少,工业企业为了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廉的土地价格,把企业布局在中小城镇。许多大企业分别在中小城镇开设子公司和分厂,形成新的企业布局空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