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50人文地理学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感知
【答案】城市感知是指城市的景观给人带来的不同印象。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在城市里居住时间长的人与从农村或较小市、镇来大城市的人则会感到城市烦躁、忙碌,过于紧张; 也有人虽然感到不习惯,但又感到好奇,能够逐渐适应。
2. 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答案】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典型代表为我国郑州,它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部平原的中心地带,农业历史悠久发达,且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通过多年的发展成为整个中原地区产品交易的中心,从而达到城市化进程。
3. 城市景观
【答案】城市景观是指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
4. 麦金德
【答案】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认为地理学是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提出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历史的地理枢纽》、《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和《民主的理想和现实》等
5. 政治空间结构
【答案】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此外,只有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治空间结构,这些要素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影响作用。
6. 普雷德行为矩阵
【答案】普雷德的行为矩阵是进行区位决策行为系统研究的一种矩阵模型,普雷德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位上,这与企业家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关。因此,普雷德把决策者的决策描述为某种情况下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决策者处
理这种信息的能力的函数,从而创立了行为矩阵模型。
二、简答题
7.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有哪几种? 分析旅游的区域特征。
【答案】(1)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一致
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国。这些国家一直是全球国际旅游构成的主体,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2)客源地与目的地相对应
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对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又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
(3)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
如北京的游客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而有的客源地中,其目的地有相对分散,如北京的居民区北京家去度周末,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度假。
8. 种族划分依据
【答案】种族的划分不是对人群社会、文化性质的划分,而是对人类体质的一种划分,是以保有共同的遗传的自然特征为依据。划分种族的标志很多,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头形、鼻形、面部轮廓、身高等人体表面的一些特征,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指纹弓等一些生理特征。
(1)毛发
亚洲人一般为直发; 欧洲人常见的是波状发; 非洲人为羊毛卷发。毛发的中间过渡形态多为混血种族。
(2)肤色
人的肤色深浅与皮下色素细胞的多少有关,色素细胞分布愈密,人的肤色就会愈深。经过观察统计,不同肤色人种色素细胞的数目是不同的。白肤色的色素细胞约为1000个/mm以下,黑肤色的则在14000个/mm以上。
(3)身高
人们的身高也存在差异,虽然也与营养条件有关,但也受到遗传因素的严重影响。
(4)头颅形状
目前,考古学家认为头颅的比例(头盖骨的长和宽比例)是识别种族的重要标志。
(5)鼻型
以鼻梁之狭、宽或高、中、低划分种族。以鼻翼之广狭与鼻长度相比,白种人狭鼻,黄种人中鼻,黑种人宽鼻。
(6)血型
由于每个人只有一种血型,不同种族血型也有不同。
(7)指纹
亚洲人多斗型、黑种人多弓形、欧洲人多箕形。
9. 人类历史上人口自然增长的三个阶段。
【答案】(1)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
其人口发展特征包括:
①极低的人口密度。前农业社会人类群体的生存实际上依赖于对土地的粗放利用,史前地球上存在大量未有人居住的地区为原始人类的这种生存方式提供了条件,使得每一个人类群体都生活在远离其他群体的地方。
②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前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缓慢,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由狩猎和采集获得的食物所能承受的界限。
③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由于采集狩猎群体对居住场所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选择朝阳、干燥、场地较为开阔、地势较高、接近水源、能有效地抵御外来危险的场所作为固定或半固定营地,因而原始人类的分布又相对集中。
(2)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
农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也是促使出生率升高的因素。在采集狩猎社会,为使人口与当时的资源基础保持平衡而制定了一系列习俗来限制人口的增长,从而使小的群落规模得以保持。而农业社会更多劳力能创造更多食物的现实使这类习俗得以松懈以至废除。农业社会的人口呈现出如下特征:即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
高死亡率是前工业社会世界人口特征之一,但自18世纪中叶,死亡率就开始持续下降,这种下降的趋势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死亡率的下降最早是从欧洲各国开始的,并由此引发了欧洲各国的人口转变。
②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
在工业化早期的一个短时期内,欧洲一些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曾一度上升,英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出生率上升的原因比较复杂,地区不同,原因亦小同。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良性发展使结婚年龄降低,从而使人们史易于多生育。另外,城市地区曾一度持有和乡村地区同样的态度,即孩子作为劳动力非常重要。
③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15世纪,世界人口增长已经开始加速。据统计,世界人口在15, 16, 17, 18世纪分别增长了28.2%, 11.9%, 47.5%和80.6%。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