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50人文地理学之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二产业

【答案】第二产业是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2. 城市性质

【答案】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3. 国家实力

【答案】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存在的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另外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4. 政治空间结构

【答案】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此外,只有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治空间结构,这些要素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影响作用。

5. 现代农业

【答案】现代农业是指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6. 和谐论

【答案】和谐论是在1980年国际地理大会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己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人文地理学和谐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 ②要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③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 ④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险循环。

二、简答题

7. 简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案】(1)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

①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②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③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 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 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④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8. 简述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基本原则与发展重点。

【答案】(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2)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

循环经济实质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为特征,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与绿色消费等融为一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主动地减少废物,实现节约资源和环境改善的双重目的。

(3)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发端于传统经济,又是对传统经济的反思、否定和创新。它具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①减量化原则

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

②再利用原则

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周期,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次数,并在多种场合使用,有效延长产品的时间强度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③再循环原则

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目标,旨在通过回收和综合利用,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既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将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理念和三大基本原则贯穿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生产、消费和回收三大流程环节及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重要层面中去,并且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三大领域。

①依托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工业产业体系;

②依托绿色消费,建立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③依托区域规划,建立生态城市,构建社会循环框架。

9. 简述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莫迪模型。

【答案】(1)莫迪模型主要观点

当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和种族状况被叠加在城市的物质空间之上时,它们应该被看做是社会主要维度的代表,它们把各社会匀质区分隔成扇形和带。

(2)莫迪模型特点

这些扇形和带状不是简单地叠加在城市形态之上的,它们是经过了与城市形态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扇形和带状的构造还可能受到特定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城市扩张模式的影响。

(3)莫迪模型主要内容

莫迪模型提出在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大部分城市中,居住分异主要受三个维度的支配: ①一个维度是社会经济状况维度。

②第二个维度是家庭状况、家庭生命周期特征。

③第三个维度与种族隔离和种族状况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