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科技大学现代西方哲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白板”说
【答案】“白板”说是指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这个用语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说,灵魂像一块写字板,虽然它潜在地是可想象的任何东西,但是在它有了思想之前,它实际上什么也不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 ·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学说,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有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2. 人性行为
【答案】人性行为是指出自人特有的理智和意志属性、完全由理性支配的行为。托马斯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人性”和“人的行为”。其中人的行为是由理性意欲与动物意欲共同支配的行为,出自人的本质。完全的“人性”是理智与意志相统一的行为,其中理智用来思考某一行为是否应该实施,而意志则决定行为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3. 康德的目的王国
【答案】康德的“目的王国”是指一个理想世界,其中每个理性存在者都被当作目的而不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每个理性存在者的追求都符合普遍法则的要求,而且是由他自由地制定的。在目的王国中,理性存在者之间没有个人和私人目的内容的差别,具有普遍形式的特点。在这里,每个人不仅与他人的目的没有利益冲突,而且还帮助他人实现其目的。他认为这就是至善,因而是“理想的”世界。由此他把上帝当作目的王国中立法的至高无上的存在,上帝概念是道德生活中必要的道德公设,这为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提供了基础。
4. 第二性的质
【答案】第二性的质是洛克关于物体所具有的性质的划分其中的一种。性质是指物体中能够产生观念的能力,而第_性的质则是物体借其体积、形相和运动等第一性的质在我们心中所产生的诸如颜色、声音、滋味等观念的能力。第二性的质虽源于物体的刺激,但它并不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具有因人而异的相对性。
5. 康德的先验幻象
【答案】康德的先验幻象是对理性的理念的考察。当理性要求认识现象背后的统一根据时,总要对其进行判断,由于我们只有范畴这个认识工具,迫使范畴作超验使用,错误地把“理想的统一性”当成“现实的统一性”使用,便陷入了先验幻相。在先验幻相之中,我们是受理性的欺
骗。把理念当作先验幻相存在如下错误:①范畴只能运用于感性直观,把范畴运用于经验之外,是超验的使用,产生的结论不具有客观性; ②范畴被误用于理念时,理念被误解为知识的对象,但理念不是时空中的对象,不能被认识。他揭示了以往形而上学的错误根源,并规定人类理性的界限以及防止理性的越界行为。
6. 复杂观念
【答案】复杂的观念是洛克对观念的两种分类之一。复杂观念是作用于简单观念上的精神活动的结果,并由简单观念构成,方式有三种:①相加,即把多个简单观念组合成一个复杂观念; ②并列,即把几个简单观念或已经有简单观念组合而成的观念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综合,由此产生复杂观念; ③相减,即把同时存在的观念彼此分开,除去复杂观念中的特殊成分,保留它们共同的成分,由此形成抽象观念或一般观念。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将复杂观念区分为样式、实体和关系。
7. 物质异质性
【答案】物质异质性是由狄德罗提出的,他肯定物质是“异质”的,即物质自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客观性质。机械论者认为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广延,而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绝不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物质产生的,所以他提出了物质异质性。他认为现象的杂多就是物质的某种异质性造成的结果。他把产生一切自然现象所必需的那些不同的异质性物质称为元素,并认为各种元素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一种元素的分子具有一种绝对的不可分割性。
8.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答案】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由安瑟尔谟提出的一个证明上帝存在的理论。论证如下:上帝被设想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不仅要在思想中存在,在实际上也要存在,否则,就与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发生矛盾。所以,上帝在实际上存在。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在哲学史上引法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康德指出“存在”并不是一个谓词,否定了本体论证明。
二、简答题
9. 奥古斯丁对世界恶的解释。
【答案】奥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神正论和意志自由说解释了人间恶的存在。 (l )恶的定义
在奥古斯丁看来,因为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由全知全能的上帝创造的,所以都是善的,全知全能的上帝绝不会创造出任何一个恶的事物。他将恶定义为“背离本性,趋向于非存在……倾向于存在的中断。”“趋向于非存在”不等于非存在,该定义没有简单地将恶变为虚幻影像,而是肯定了恶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占据不可否定的位置。在世界这一存在的等级体系中低一级事物是相对于高一级事物的非存在,高一级事物是低一级事物存在的根据。如果放弃这一根据,趋向比
它低级的事物,这就是趋向非存在,表现出恶的性质。
(2)恶的分类
他把一切被称作恶的东西分为三类:“物理的恶”、“认识的恶”、“伦理的恶”。但是奥古斯丁认为“伦理的恶”才称得上罪恶,也是他关心的主题。他说,罪恶是“人的意志的反面,无视责任,酒于有害的东西”。意志是灵魂的活动,其正当目标应是高于灵魂的上帝; 当意志追求低于灵魂的身体时,造成秩序的颠倒,产生伦理的恶。就是说,邪恶意志不是由一个外部动力所造成的,邪恶意志的原因在于意志内部的缺陷,即人类意志自身的不完善性。或者说,罪恶不是上帝的创造,而产生于人类意志的缺陷。
10.简述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
【答案】社会契约论,又称社会契约,源自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霍布斯从人性论出发,以一个虚构的自然状态作为起点,提出了自然法、自然权利的基本原则,进而通过社会契约论,建立了他的国家学说。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1)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霍布斯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有一个自然状态,人们完全按照自然律行事。他认为自然律主要有两条:
①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自我保存、自私自利、趋利避害、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等。这种抽象的利己主义的人性论构成了整个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基础,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利益和金钱贪婪的本性。
②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人们愿意放弃别人也同样愿意放弃的权利。
(2)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处于一种自然状态。由于没有公共权力的约束,人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本J 险来生活和活动。每个人具有对一切东西的权利,甚至对彼此的身体也是如此。为了实现自己占有一切的“自然权利”,人类陷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但是义因人们的最大利益是自我保存,所以人们为了保存自己,处于人对人是狼的战争状态。
(3)社会契约的建立
由于人的生命在战争状态中受到了威胁,违背了人的最大的利益是自我保存的自然律。于是人们就希望结束战争状态,人们决定建立契约,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放弃别人也愿意放弃的权利,把他转让给一个人或一群人,由他们代理形式权利以保全缔约者的生命。这些代理人就是国家的统治者,转让权利的人则成为被统治者。
(4)君主专制的建立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认为,被统治者除了自己的生命权外,其他一切权利都必须转让给统治者,这样统治者才有绝对的权力保证被统治者的安全。国家就是伟大的利维坦,具有绝对的权力和至高无上的权威。国家元首的权力是不可分割、不可剥夺的,因为它不是契约的一方,不受契约的制约,推翻国家元首就是毁弃社会契约的违法行为,除非国家元首不能保护被统治者的生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