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黑格尔的异化

【答案】黑格尔的异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活动,某物与某种曾属于它的他物相分离,使他物成为自足的并与某物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黑格尔认为绝对理念的发展过程是先从绝对理念出发,再异化为自然界,最后在更高阶段克服异化返回自身。他认为,每个范畴都必须异化为它的对立面,对立面原先就包含于这个范畴中,在异化状态中,通过在更高阶段的运动达到更高的统一,而统一自身需要发展到更高层次的异化。异化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每个人异化于自我和社会实体。

2.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

【答案】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 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3. 休谟的观念

【答案】休模的观念是指被知觉的对象的分类。休谟将经验的一切对象称为“知觉”,被知觉的对象可以分为观念和印象两类。他认为观念和印象的区分是建立在思维和感觉的区别基础上的。印象是我们实际知觉某物时所具有的东西,而观念是我们在某物不在的情况下思考它时所具有的东西。观念有两类:①直接由印象得来的简单观念; ②作为简单观念之结合而且不一定表示各个印象之实际关系的复杂观念。通过把观念的来源归结为印象,体漠把反省印象的来源归结为感觉印象,并取消了洛克的二元论。

4. 实体

【答案】实体是指神或自然。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他反对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只有神或自然一个实体。实体是无限的,它不可以被别的东西所限制; 实体是自因的和永恒的,它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产生。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动、不变的绝对无限的实体。斯宾诺莎将唯理论进一步向前推进,用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取代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5. 笛卡尔的天赋观念

【答案】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是对观念的一种分类。关于天赋观念的概念有几种观点:①天赋是

发源于心灵本身,而不是来自于经验; ②在出生时,天赋是指潜在于心灵之中的观念,经验以某种方式使它们显示出来; ③它们是由我们天生具有的倾向形成的。按照观念的不同来源,笛卡尔把所有的观念分为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三类。他认为天赋观念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因此是不会错的,并将天赋观念作为我们获得普遍必然的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

6. 康德的先验幻象

【答案】康德的先验幻象是对理性的理念的考察。当理性要求认识现象背后的统一根据时,总要对其进行判断,由于我们只有范畴这个认识工具,迫使范畴作超验使用,错误地把“理想的统一性”当成“现实的统一性”使用,便陷入了先验幻相。在先验幻相之中,我们是受理性的欺骗。把理念当作先验幻相存在如下错误:①范畴只能运用于感性直观,把范畴运用于经验之外,是超验的使用,产生的结论不具有客观性; ②范畴被误用于理念时,理念被误解为知识的对象,但理念不是时空中的对象,不能被认识。他揭示了以往形而上学的错误根源,并规定人类理性的界限以及防止理性的越界行为。

7.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

【答案】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市民社会是独立的个人的联合,是一种相对的全体。市民社会包括需要的体系,是指在能满足各种需求的经济活动、公共权威、司法和公司的管理中的组织和实践活动。市民社会分为廿个等级:①实体性等级,是指农民阶级,它依赖于自然界:②反思等级,是指产业等级,它倾向于自由的经济活动; ③普遍等级,是指公职官员,它以公众利益为职业。黑格尔认为,在市民社会中,人们成为有产阶级,具有平等的公民权利,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并存在确定的法律制度来保证个人自由,协调个人的需要和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

8. 先天综合判断

【答案】“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其来源是体漠关于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这一概念是为了解决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知识论的综合。一切认识都基于判断,康德把判断分为三种类型: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而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既能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它才是可靠的科学知识的根据。先天综合判断又可分为数学命题、自然科学的命题、形而上学的命题三类。为了把形而上学改造为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也必须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基础,它将为人类的知识和一切理性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简答题

9.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谁的作品? 请简述该书的基本思想?

【答案】《作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是叔本华的哲学代表作。本书的基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认为由充足理由律支配的世界、作为经验和科学的对象的世界,都属于表象的世界。反省和抽象意识只是哲学的思考,这使人们明白围绕着他的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的,“世界是我的表象”。他认为这条真理比任何其他真理都要普遍和绝对,它是一切认识的真理的前提。因为任何认识和真理都必然要预设主客分立这个共同而基本的原则,而主客分立则意味着客体必须以主体为转移而存在。

(2)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是指我们先天意识到的、构成整个现象世界的表象的四种联系形式。叔本华认为任何一个客体都小是以完全孤立和分散的形式呈现于人的表象中,我们关于对象的表象都以一定的形式与其他表象相联系。科学知识总是表象之间的联系的知识,它表示一个已知对象的系统,而不只是表象的集合。这意味着必然存在着作为这种联系的充足理由。充足理由律是支配关于现象世界的知识的基本原则。叔本华把人的表象能力分为直观表象能力、思维表象能力、感性想象表象能力、独立表象能力。充足理由律有四种表现形式:

①直观的、经验的表象,即主体按照时间、空间及因果性等先天的感知形式所构成的关于物理世界的对象。

②由抽象概念构成的表象,其相应的联系形式为判断,即概念的综合。

③时空的纯直观的表象,它们是数学的对象。

④对象只有一个,即作为意愿的源泉和主体的自我。

它们分别由生成的、认识的、定律的、动机律的充足理由律所支配,分别是物理的、逻辑的、数学的和伦理的理由。这些充足理由律是主体先天具有的,它不依赖客体,任何客体都是主体运用其固有的表象能力、按照同样为主体所固有的充足理由构成的。

(3)意志的世界

①人的真正存在是意志。现象世界作为主体的表象而存在。主体本身又是表象世界中的个体,它必须有身体作为其凭借。人最根本的东西是情感和欲望,即意志。因此,人的理性、知识就其起源和实质而言,都是服从于意志的。理性的目的不是其本身,而是作为满足欲望的手段。人的记忆、性格、智慧等一切心理意识现象,甚至连人的肉体活动,都由意志所决定。

②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既然人是有意志和欲望并由意志和欲望来支配其一切的,那整个宇宙也必然是这样的。意志是无所不在的,它既是每一特殊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也是全部事物的实质和核心,它既表现于盲目的自然力中,也表现于人的自觉的行为中。因此,世界只是这个意志的一面镜子。

(4)生命意志

意志的基本特点是求生存,即“生命意志”。万物最珍贵的就是生存,利己主义是人类的天性。叔本华用生命意志来说明具体事物何以存在和自在之物的世界如何通向现象世界。

①具体事物的存在

a. 生命意志即宇宙意志,它表现为世界上名色各样的不同等级的事物通过不同等级的理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