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四假象说

【答案】“四假象说”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哲学观点。他为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认为人们之所以只能看到事物的假象,是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而这种错误观念的产生根源是认知主体的幻觉。培根把这些虚幻的假象分为四种“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这个理论解决了认识论上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要求得真知,根本就在于消除妨碍认识的因素,而培根所提出的四种假象正是人们通向真理的重大障碍。

2. 康德的知性

【答案】康德的知性是一种主动产生概念并运用概念来进行思维的能力。知性的质料是感性直观,知性的形式是范畴。康德认为知性和感性不同,感性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能力,而知性则是自发性和能动性。感性提供对象,知性思维对象,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知性本身不可能直观。他认为知性的主要作用是判断,故又称“判断的官能”。康德通过形式逻辑的判断得出知性的纯形式,逻辑判断有四组十二个,相应地,知性也有四组十二个范畴。

3. 斯多亚派的不动心

【答案】斯多亚派的不动心是指不关心快乐或痛苦,情绪不受外部感性世界的影响,获得心灵的安宁或平静的状态。情感是非理性的,不动心不同于普通的冷漠或麻木,而是理智对情感的正当控制。由于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所以人们虽然不能控制外界事情的发生,但能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来应对世界的万变,因此他认为不动心是最高的德性。斯多亚式贤哲的特征是分离了情感,纯粹出于理智的行为。这种观念引起了许多蔑视世俗快乐的宗教和贬低情感作用的哲学体系的共鸣。

4. 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

【答案】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认为由于冷、热相互消长,气随着凝聚和稀散的运动而分别转化为火、水、土以及宇宙万物。他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综合了水和“无定形”的特点,气具有冷、热两种对立性质及与之相应的凝聚与稀散两种相反运动,因而可转化为具有其他性质的物质。当气稀散时,便生成火; 当气凝聚时,便产生风,风再凝聚成云,再凝聚变成水,更高程度的凝聚生成大地,最密集程度时变成石头。可见,冷和热的对立是生成的最有力因素。

5. 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是指对每个感知者而言,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命题中的“人”主要时指单个的人,也可指某类的人。普罗泰戈拉

认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但他反对“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物的力量。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6. 诺斯替派

【答案】诺斯替派是一种哲学和宗教的混合体系,是受诺斯替教的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派别,又称灵智派。它起源于1世纪,2~3世纪盛行于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5世纪衰落。其主要思想是主张本体上的二元论,认为存在着善的精神世界和恶的物质世界,后者是由造物主创造并统治的。它着重于启示的知识在拯救中的作用,认为基督来到世上把属灵的知识给予人,从而使人从物质世界的奴役中得救。它还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善与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根本原则,肉体是邪恶的,人应该禁欲。诺斯替派的某些思想与正统基督教相冲突,使正统基督教信仰受到威胁,因此它被认为是对早期教会危害极大的一个异端派别。

7. 康德的意志和意欲

【答案】意志是指自我决定的能力,是由我们自身内在的理性法则所决定的,是应当和义务的源泉。意志与自律、自由和自发性相联系,并与实践理性自身同一。意欲是选择或决定的能力,它既被意志决定,又受感性的影响。意欲由外在原因所决定,属于他律。它在绝对命令和欲望之间作选择:它选择绝对命令,因而是善; 它选择按照欲望活动,因而是恶。康德的意志与人的选择能力相分离,如此,既维护了善良意志又解释了恶存在的原因。

8. 第一实体

【答案】第一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概念,它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实体是既不表述也不依赖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在《范畴篇》中,他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第一实体是一切所是的东西的最基本的载体。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这一个”是第一实体,“这一个”表示“是者”指称的个别事物的存在。在《形而上学》中的Z , H两卷,他又认为个别事物由形式和质料构成,形式先于质料。因此他提出形式是第一实体,认为第一实体是“其所是”,又称“本质”。他在第一实体问题上的不一致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简答题

9. 请叙述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1)含义

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自身并没有自我组合和分离的能力,它们之间的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即“爱”和“恨”“爱”使根相互结合,“恨”使根相互争斗。

(2)内容

恩培多克勒用四根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用爱与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他的火、土、气、水都是微粒,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可合可分,但在运动中四根不生不灭。“从多中生一”和“从一中生多”分别代表事物的生成和毁灭。“单一”是指由众多的“根”所生成的某一具体事物。每个根都是单独的个体,是“一”。“众多”的根依照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产生出可感事物,可感事物分解为单独的根而消亡。但根保持着个体存在和同样的数目,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他认为,整个世界处于从一到多和从多到一的永恒的循环运动,因而万物的变迁也永无止境。并且这种循环是有序的,各类根的力量随着时间的变更而轮流取得优势。

(3)评述

他不仅是第一位多元论者,也是第一位外因论者。他通过“根”与事物的分合转化,把爱利亚派的“一”与自然哲学中分化的“多”重新统一起来,力图在多中保持一的特性。一和多的这种结合方式推动自然哲学从单一的本原寻求发展到了复杂的结构建构。

10.黑格尔:“在时间上最后的哲学是所有以前的哲学发展的结果,因而必定包含着所有以前的哲学的各个原则; 所以,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必定是最发达、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请就哲学的性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讨论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并做出相应论证。

【答案】传统哲学在理论与实践、科学与道德、自然与社会、真理与历史之问设置了不少隔阂,黑格尔继承并彻底贯彻了谢林的做法,把本体论、认识论、自然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和宗教哲学等各门学科结合成一以贯之的体系。辩证法是贯穿在所有这些领域的原则、规律和过程,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构成了本体论。同时,其在社会意识诸形态中的运动是法哲学和历史哲学研究的历史过程,而在人的精神领域的显现则分别是美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1)哲学的性质

①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精神自由。其在充分吸收康德的成果的基础上,开创出了用辩证法讨论哲学的性质。他认为,认识能力不能脱离认识主体,认识一个事物,是在认识一个对象的同时,在认识活动本身中。现实或客观本质就是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客观思想,思想内容和经验是一致的,真理就是客观思想的自我认识或表现。

②哲学的开端是一个假定。黑格尔首先肯定了哲学是我们人类的思维能力的运用。人只能用思维来认识事物,认识实在。而黑格尔的哲学的任务是要认识自然和整个经验世界,研究和理解其中的理性,其对象就是合乎理性的现实性。他把哲学看作是在精神自由中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的科学,结合思维自身活动能力本身思考哲学,哲学在精神或理性的推动下,使一切科学和真理成为可能、得以实现,“绝对精神”的最终的自我认识是通过哲学家的自我意识实现的。

(2)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①哲学体现为历史的发展进程,即为“哲学史”。哲学通过思维、概念来把握绝对、上帝,达到了人的精神与上帝的同一,实现了绝对真理和绝对自由。哲学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黑格尔认为,哲学史是每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精神向绝对真理前进的步骤,因此,每一时代的哲学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小可缺少的环节。每一个哲学都有自己的一个中心范畴,这个范畴占据着真理发展的一个阶段,而这个哲学不过是将这个片面的范畴扩展为一个体系而已。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