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733政治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条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架构; 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又有符合国情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内涵丰富、体系完备。具体来讲:
①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党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方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强保证。共产党领导的实质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民主自治等制度形式,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②人民民主的发展与依法治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动员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活跃国家政治生活,又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维护国家政局稳定,还有利于加强、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从而实现统一领导与广泛民主、富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本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通过民主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和途径,广大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它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先进的指导思想、科学的理论体系、系统的制度安排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和建设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而且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全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仅经受住了半个多世纪国内外风云变幻的考验,而且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展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2. 简述国家机构的特征及其设置原则。
【答案】国家机构,是指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
(1)国家机构的特征
①阶级性
国家机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构是由该社会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掌握的,为维护这个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服务。 ②社会性
a. 统治阶级总是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统治,国家机构的活动也总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
b. 国家机构的活动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
c. 国家机构的全部费用是由全社会来负担的。
③整体性和系统性
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组织体系。组成国家机构的各个机关之间既分别设立,又密切联系,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并形成领导和指挥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和权力系统。
④强制性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普遍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而确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国家机构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特殊的强制力为后盾。
(2)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
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是指统治阶级在组织国家机构时所确定的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原则,它是不同职能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方面的体现。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
①集权原则。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国家的最高立法、行政、司法、监督、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中于国王或皇帝一身,一切国家事务和决策均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国家根据国王或皇帝的旨意设立机构,这些机构全部向国王或皇帝负责,其主要官员均由国王或皇帝任命或撤换。
②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有两层基本内容:
a. 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b. 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
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同时这些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
③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本质上是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之间的一种政治协调原则,它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多样性,同时又确认人民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这种多样性和一致性,奠定了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政治协调原则基础。
3. 行为主义政治学。
【答案】(1)行为主义方法主要特征
①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②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2)发展历程
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在60年代发展到全盛时期,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
(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
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可能触及影响和导致产生政治现象的真正原因。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它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
(4)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评价
①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它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
②行为主义政治学宣称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纯客观的,是没有任何价值色彩的,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4. 中国古代思想家和西方古代思想家是如何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的?
【答案】把政治等同于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这在中西方古代思想中很常见。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1)中国古代思想家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的表现
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如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他把“政”解释为正,所谓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
儒家强调“礼治”、“德政”就是要求统治者按照礼法来进行统治,并强调统治者要以身作则,自己本身首先要正,也即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很好地进行统治。
(2)西方古代思想家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的表现
①西方古代的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把政治与道德混在一起。
a. 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就是“公道或正义之国”,而“公道”乃是灵魂的至德。公道既是个人的道德,也是国家的道德。柏拉图认为,政治意义上的善应该是“哲学家管理国家,武士管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