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城乡规划与管理学院611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制度分析

【答案】制度分析学家认为,制度是指“结构”和“游戏规则”。这些结构规则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和本人效用最大化中的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制度分析主张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的产物,不同的政府制度导致不同的公共政策。政府应着眼十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致力十促进以个人自由、公民权利、市场经济、公共经济、自主治理、有限政府、宪政法治与民主制度等制度平台为基础的公共政策。

2. 公共政策

【答案】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该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内容:

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

②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

④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定准则。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合法性。

3. 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4. 多数决定规则

【答案】多数决定规划,是指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多数决定规则可大幅度地降低决策成本,但也存在一些缺陷:①“多数剥削少数”;②投票“循环”现象,即投票过程细节安排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二、简答题

5. 简述政府治理下具的内涵及其主要类型。

【答案】(1)政府治理工具的内涵

治理工具,又称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日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途和机制,政策工具乃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2)政府治理工具的主要类型

①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财货与服务。由政府部门承担政策规划即执行责任,费用由政府税收支出或使用者支付。如政府提供军队、警察、各种公共建设等。

②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此种方式系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财货与劳务,但由政府机关间彼此签约并将其付诸执行。

③签约外包。此种方式系指政府雇用私部门(私人公司或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务服务,费用则由政府编列预算支出。如政府委托私人公司代理清运垃圾等。

④经营特许权。系指由政府核准私部门提供服务,但政府保留价格核准权,费用由使用者支付。如高速公路出口的路线经营权。

⑤补助或补贴。即政府通过免税、低息贷款、直接补助等诱因来提供服务,其费用包括政府对业者的补助及使用者付费。如政府的1:2退税政策,为鼓励高新技术发展而采取的免税政策等等。

⑥抵用券。系指政府由政府付费赋予符合资格的人民自由选择去消费某种货品的权力,例如提供社会救济以及医疗服务。低收入者可持抵用券选择经政府认可的私部门消费,如消费额己超过券额总值,差价则由用者补齐,私部门事后再持抵用券向政府部门兑现。

⑦市场运作。是指政府对于市场运作不加干预,完全由市场需求及供给自行调节,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消费对象。政府仅维持市场秩序。

⑧志愿服务。系指由非营利组织义工提供服务,如:慈善团体的慈善救助:志愿认领道路、树林的保护等等。政府对此予以鼓励。

⑨自我协助。系指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符合或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人们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如社区内守望相助等。

⑩政府贩售。指消费者向政府购买特定服务,民众成为需求者,而政府则为提供者。

6. 战略管理在公共管理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战略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战略性发展方向。战略管理集中于组织本身的能力与外部环境,对于组织未来发展的愿景提供了战略性的前瞻性的思考,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

(2)指导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任何组织都是在资源稀缺状况下进行运转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资源运用于发展的关键领域是管理者必须进行的选择。通过战略管理,可以将有限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领域。

(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战略管理十分重视对环境的感知、分析与判断,十分重视对外部环境变迁的管理。这种特性有助于组织在动荡、多元、复杂环境下的运作和管理,有助于

强化组织的适应能力。

(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战略管理为组织设计了一套未来发展的愿景,可以为组织的运作设计追求卓越的标准,为组织发展定位。

(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战略管理十分重视战略执行与评估问题,这为评估组织的绩效,实施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7. 简述战略管理与非战略管理的区别。

【答案】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管理与非战略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战略管理认定未来要达到的目标(愿景陈述);

(2)具有目标达成的时间框架;

(3)有对当前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能力的系统分析;

(4)有对组织环境的评估;

(5)比较各种备选方案后选择一战略,以求目标的达成;

(6)围绕这一战略整合组织的努力与行动。

8. 何谓标杆管理? 公共部门如何实行标杆管理?

【答案】(1)标杆管理的含义

标杆管理是指一种追求卓越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其具体模式是不断寻找和研究同类组织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组织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组织自身得到不断改进,创造优秀业绩的良h}循环过程。标杆管理的本质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以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标杆管理与流程重组、企业再造一样,基本思想是系统优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2)公共部门实行标杆管理的程序

公共部门实行标杆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步骤:

①决定哪个单位或流程将会是比较的标的物;

②找出衡量成本、品质及效率的指标;

③针对每个标杆,找出表现最好的其他单位;

④衡量这些表现最好的单位之表现;

⑤衡量或界定自己的组织和最好的表现者之绩效落差;

⑥决定缩短落差的行动方案;

⑦执行方案并追踪考核。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