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价值观
【答案】体育价值观是体育的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或者说是关于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指导人们对体育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包括体育经济价值观、体育社会价值观、体育精神价值观和体育健康价值观。
2. 动作轨迹
【答案】运动轨迹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为止所经过的路线组成的动作的空间特征。运动轨迹由运动轨迹方向、运动轨迹形式和运动幅度表示。
二、简答题
3. 简述体育锻炼对改善心境状态的作用。
【答案】不同人群参与不同类型及强度的身体锻炼对心境的变化大多具有积极意义。
(1)在年龄方面
①身体锻炼与老年人积极心境的提高和消极心境的降低显著相关。
②老年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境变化比青年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境变化更趋向持久。
(2)在锻炼强度方面
①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心境有不同的影响。
②中等强度的身体锻炼对心境改变的效益最大。
4. 简述表象训练的作用。
【答案】(1)表象训练的概念
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在不同的文献中,表象训练有不同的称谓,如“视觉化”训练、内心演练、隐蔽练习、意象演习或想象训练等。
(2)表象训练的作用
①首先,表象训练不仅有助于加快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还有助于演练战术。
(1980)通过实验发现,表象训练可以提高动作学习的速度,在认知成分较多的动作
学习中尤为明显。
②表象训练可以帮助练习者加深对运动战术的理解、演练实战中运动战术的运用。例如,长跑选手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的体能、技术、心理等特点,通过表象演练确立相应的战术方法反击。
③表象训练具有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国外的一些实验支持这一结论。
5. 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答案】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协同调控全身各脏器机能活动,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以适应机体承受大负荷强度刺激的需要。
(2)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体温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有利于氧供应増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3)体温适度升高,机体代谢水平提高,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加弹性,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4)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而造成热应激伤害。
(5)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6. 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以及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
①人口统计学变量
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研究者基本认定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体育活动有密切关系。
②个体生理状况
大多数研究支持患心脏疾病的危险性等因素与体育活动呈负相关。那些不相信自己有健康问题或者认为自己心血管问题是由锻炼而引发的个体,更容易退出体育活动。相反,相信自己有健康问题的个体则更倾向于坚持体育活动。
③个人行为
一般来说,自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个体比被动参加有监督活动的个体坚持锻炼的时间更长。 ④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a. 人格特征包括自我效能、自我动机、独立性等与开始和坚持活动有关。自我效能可以准确地预测体育活动的坚持情况。
b. 社会体格焦虑也影响着体育活动行为的各个方面和人们参加活动的方式和乐趣。
(2)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的特征。
①物理环境
活动场所是否方便是影响活动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有规律的活动者来说,有个适宜的健身场地非常重要,很多健身活动退出者退出的原因是由于活动场所的不便。
②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研究发现,大多数个体不喜欢自己单独锻炼。活动计划指导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环境因素。
③体育活动的特征
近来的研究发现,当个体以50%或未超过他们的有氧能力的负荷量来从事体育活动时,活动的坚持性最高。
7. 简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答案】根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
①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决策、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②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又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力。
(2)外部动机
①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外部动机。
②外部动机对学生体育参与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短。“外附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但外部动机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运动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活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8. 简述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答案】根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指向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二者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作用。
(1)直接动机
①直接动机是指向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 ②直接动机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本身相联系,动机内容相对具体,行为的直接动力作用较大,不失为推动学生运动活动的有效力量。但当体育活动内容具有一定难度,需花较大、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学会和掌握时,或学生对某一练习方法、形式产生单调感、枯燥感时,直接动机作用的局限性就将表现出来,其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也就减小。
(2)间接动机
①间接动机是指向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
②间接动机与长时间活动后产生的最终结果和社会意义相联系,其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能使学生更自觉地、持久地进行体育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