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84公共经济管理综合之财政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的强制性

【答案】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在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前者依据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权取得收入,后者凭借政治权力占有收入。国家运用税收参与这种分配,就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而这种分配之所以能够实现,正是因为它依据的是政治权力,而且依法征收,任何形式的抗税行为都构成违法行为。

征税中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当企业和个人明了征税的目的并增强纳税观念以后,强制性则可能转化为自愿性; 同时,强制性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的,政府依法征税,公民依法纳税,公民具有监督政府执行税法和税收使用情况的权利。

2. 贸易转移

【答案】贸易转移,是指消费从关税同需外的低成本生产者转向同盟内的高成本生产者。 假定世界上生产棕搁最有效率的生产者是新西兰,而新西兰是欧共体之外的国家。义假定在加入欧共体之前,英国从任何国家进口棕搁都支付相同关税,故从新西兰而非欧共体国家进口该商品。但在加入欧共体后,关税的消除使得欧共体的产品变得便宜了,因为新西兰的产品还要加征高额关税。因此,消费会转向欧共体内生产棕搁的国家,对于英国来说,消费者仍旧获益,因为他们比以前支付的价格低,但此时国内企业的利润损失和政府关税收入的损失都比以前大,结果导致了世界效率的净损失。

3. 基础设施

【答案】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一国的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

基础设施的内涵,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

①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②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③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④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⑤BOT 投资方式(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投资方式)。

4. 财政职能

【答案】财政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活动所固有的经济功能。政府的收支,政府从事消费、生产和分配活动必然要对经济产生影响,改变经济的原有状态。政府活动对经济的各方面的影响和产生的变化体现为财政的职能,一般将财政的职能划分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三方面。

5. 分级分税预算体制

【答案】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为财政联邦主义。财政联邦主义不是专指联邦制国家的财政体制,而是有关多级财政体制的概念,也就是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

综观各国的实践,分级分税预算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①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②在明确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

③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④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

⑤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经常进行调整。

6. 平均成本定价法

【答案】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从理论角度来看,边际成本定价是理想的定价方式,但它会使企业出现亏损,长此以往,它们很难提供足够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因为财政补贴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在成本递减行业,为了使企业保持收支平衡,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要高于边际成本定价。

二、简答题

7. 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

【答案】(1)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是李嘉图于19世纪提出的,该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的本息在

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李嘉图等价定理的逻辑基础是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从本质上说,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中性原理:认为是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储蓄的形成没有任何影响。

(2)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价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反驳了李嘉图等价定理,主要反对意见有:

①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这就要求现在的父母都要通晓预期模型,从而能够运用这个模型来测算和调整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②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事实上有些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可能生活檐比自己更好,毕竟社会在不断进步,因此,这些父母也不会把因发行国债而不增税所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

③政府债务没有违约风险,债务的利率在金融市场上是最低的,如果想在金融市场上筹资,支付的利率肯定会超过国债利率,而政府发行国债而不增税为这些人提供了成本更低的资金,自然愿意增加投资。

④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着个人具有完全的顶见能力和充分信息,实际上,未来的税负和收入都是不确定的,对于个人而言,现在不增税而增加的收入与未来为偿还公债的本息要向此人征收的税收并不必然相等。

⑤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实际上,大多数税并不是一次性总量税,而非一次性总量税会产生税收的扭曲效应,所以,发债而不增税会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因而发债而不增加税收并非等价; 等等。

8. 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答案】(1)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一种理论,其主要贡献在于: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同时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

公共选择指的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过程。公共选择有着不同的方面,要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与行政和司法三个阶段。

(2)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对于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避免政府干预的失效,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①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限度、范围和内容。基本思路应是: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