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布迪厄

【答案】布迪厄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社会本质不是想当然的,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纠正认识错误,发现生活的隐秘。场域和习性是布迪厄理论中的最基本概念,他将场域看做由客观限定的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场域中存在着资本,多个相互联系的场域构成了社会空间,随着社会的分化,场域呈相对自主化,不同的场域有着不同的自主性的度。习性是通过客观结构和人的历史的结合而创造的形式化了的一组意向,它在潜意识的层面上发挥作用,习性是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又作用于人的实践过程。对于场域和习性二者的关系,布迪厄认为,一方面场域构造了习性,另一方面习性又赋予场域以主观的意义和价值,由此消解主客观二元对立问题。他在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社会结构,并对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做了重新阐释。

2. 正常现象与病态现象

【答案】正常现象是指那些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病态现象是指那些不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涂尔干认为普遍性是正常现象区别于病态现象的重要标志,犯罪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它在任何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的普遍性与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关。他认为,只有弄清常态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的条件,才能更清楚地认识病态现象,他对自杀现象的分析、对失范问题的考察,就是建立在这种观点上的。

3. 时空分离

【答案】时空分离是指前现代社会的时间总是与空间位置联系在一起的,但到了现代社会,时间从空间中分离出来了;与此同时空间与场所也出现了脱离,在场的东西的直接作用越来越为在时空意义上的缺场的东西所取代。

4. 利己型自杀

【答案】利己型自杀是指由群体整合程度不足所导致的自杀。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兴起增强了个人的独立性,削弱了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和控制,降低了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松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挫折或不幸被看做与他人无关的私事,不可能指望得到群体的援助,这使得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很容易陷入沮丧、绝望而难以自拔,进而采取自杀以求解脱。

二、简答题

5. 简述韦伯的因果多元论。

【答案】韦伯的因果多元论:

(1)韦伯认为社会是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行动者的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其意义是可以理解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伴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具有价值的。这种经验上的验证是要寻找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的因果关系。韦伯将上述主观解释和具体的验证概括为“主观恰当性”和“因果恰当性”两个命题。

①主观恰当性是对具体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动机的理解,是表示对行动者的主观精神状态及其特定目的的认识程度。

②因果恰当性是指在从主观观点出发所作的理解结果与从客观观点出发所作的观察结果之间存在统计规律上的相符。

(2)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蕴含着文化价值,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因此社会科学中没有规律可言,只有具体的因果关系。具体的因果关系具有“客观可能性”,客观可能性和因果恰当性在理解的基础上是统一的,因果恰当性是客观可能性中的因果恰当性。

(3)韦伯在建立其方法论体系时,既考虑到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和主观性,又考虑到社会科学作为科学对客观性、确定性的追求。他通过对主观恰当性、因果恰当性和客观可能性理论的构建,在认识论上提倡因果多元论,使社会科学摆脱线性单义的因果关系框架。

6. 福柯怎样论述当代人类社会权利压抑的深化与泛化?

【答案】当科学的观察技术和观察方法被引入社会生活后,出现了福柯所论述的“层级监视”、“规范裁决”和“检查机制”,以及由这三种技术支持的“纪律权力”。

(1)“层级监视”是纪律权力得以实现的首要技术,这实质上是模仿自然科学观察自然、控制自然的方法来监视人、控制人。

(2)“规范裁决”是通过“内部惩罚”来维持“纪律权力”的手段。由于“纪律权力”是十分深入的,它要对人们的各种行为都作出约束,这仅凭纪律的普遍原则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各种机构或体制的特殊要求,制定一些“内部规则”来实行超纪律的“内部惩罚”。

(3)“检查制度”被福柯视为“层级监视”和“规范裁决”的结合。检查之所以能够达到效果,依靠了“观察权力”、“书写权力”和“个案技术”。

(4)福柯论述了“全景畅视监狱”,这种监狱的主要特点是把监狱的一切犯人、看护和各种设施都置于中央监视塔的监视视野里,整个监狱呈现为围绕中央监视塔而展开的环形结构。福柯把这种监狱的设计原则称为“全景畅视主义”,认为它充分表示了纪律机制的极度扩张,具体表现为:

①纪律机制扩展为各种机构的普遍性运作方式;

②纪律功能不仅具有惩罚的消极功能,而且也具有了促进的积极功能;

③纪律机制渗透到一切非制度化的社会层面,使社会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得到了控制;

④纪律机制成为国家控制社会的基本手段或基本形式,监狱成为国家机器是最有力的说明。

(5)福柯论述“全景畅视监狱”的目的在于批判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他把纪律控制无处不在的

资本主义社会称为“监狱金字塔”、“监狱群岛”,认为全社会进入监狱系统的结果是:

①纪律控制确立起一种渐进的、连续的、不易觉察的等级秩序;越来越庞大的纪律惩罚系统建立起来,全社会在不断制造人们的纪律惩罚经历;

②人们面对不断强化的纪律控制变得越来越麻木,纪律权力在越来越广泛的层面上得到了容忍;

③纪律权力的不断深入和膨胀,并且在越来越广的层面和越来越多的群体中具体化,出现了“规范权力”;

④监狱体系确保纪律权力对身体的实际控制,为产生控制人的科学奠定了现实基础;

⑤监狱体系或监狱化的社会获得了难以动摇的根基。

7. 怎样理解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

【答案】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

(1)福柯对历史的考古是在对古人知识的追忆中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2)福柯把现实放到历史过程中考查,这与他对现实的历史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福柯像狄尔泰和伽达默尔等解释学家一样,认为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捕捉到它善变的踪影。

(3)与解释学强调现实同历史不可分的一般论述不同,福柯认为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和联系着。因此,对现实和历史都不能不加怀疑地理解和解释,而要在种种矛盾关系中开展批判性地阐释。福柯像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那样,在否定现实的前提下揭开遮盖于其上的种种假象,找出被人们忽视的真实规定性和网络联系。并且,个性、自由、解放等价值理想从未被隐没,对现实的激烈抨击都是以这些理想原则为根据而提出的。

(4)福柯不仅要求现实按照理想原则发生变革,而且认为现实在历史中也是通过种种断裂性变化而展开的。因此,福柯反对历史仅仅是量变的进化过程的观点,而是在量变中看到了质变,在演进中看到了飞跃。福柯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而不是普遍规律性。

三、论述题

8. 马克思怎样论述社会结构的矛盾运动?

【答案】马克思从以下几方面论述社会结构的矛盾运动:

(1)物质生产力是社会结构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力。

①社会结构要以人类的生命存在为前提,而人类的生命存在又必须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为前提,所以,征服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力就具有了最根本的意义。

②生产力一定要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生产力变化的原因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料需求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并且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地增长,这推动着人们努力提高生产效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