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11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19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28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37
一、名词解释
1. 影调
【答案】影调,是不同亮度的景物所形成的有明暗差别的影像,这些明暗差异所产生的黑白灰级差,谓之影调。影调是保证电视画面影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影调在电视画面构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①影调是构成电视画面形象的基础; ②影调可以突出重点; ③影调可以增强u 面的透视感; ④影调可以突出物体的质感; ⑤影调可以加强画面的气氛。
2. 同期声
【答案】同期声是指记者随同画面一起在现场摄录下的声音,它包括现场的采访声和背景环境里的各种声音。运用同期声,已经是电视新闻界一个不可缺少的共用操作手段。特别是在“纪实性手法”流行之后,大量地运用现场纪实的手法,获得现场真实的、未经剪辑的画面和未经处理的同期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3. 电视新闻连续报道
【答案】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这类报道中的各个独立报道因素联结紧密,常常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它所具有的连续性,使报道内容更能突出事件实质,形成舆论力量,引起广泛关注。连续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保证报道深度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特点包括:①报道连续、及时,吸引力大; ②报道连续紧凑,报道与分析相间,舆论力量集中,震}h}力强; ③报道的事件因果连续,从多角度综合事因,信息量大,事件本质易于突出。
4. 隐性采访
【答案】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记者在采访中,不向采访目标公开自己的身份,也不公开表明采访的目的。这种采访现在愈来愈常见于批评报道中。
5.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的活动的总称。它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新闻采访的采访对象是新闻事实,探访、采集新闻事实素材构成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以调查研究为其基本工作手段。
二、简答题
6. 怎样培养和提高记者的观察能力?
【答案】培养和提高记者的观察能力需要做到:
(1)提高观察的技巧,要不断增强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记者的观察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最终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败。记者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新闻敏感以及洞察力,才能决定观察些什么,如何观察。
(2)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记者的理论修养和综合水平的体现。
理论修养和综合水平高的记者,能够在一般人看起来普通的、偶然的、平淡无奇的事件、人物、环境中发现深藏不露的内在意义,能够洞察隐秘的幕后联系,在看似平凡的世界中看到闪光点。
(3)要多提倡采写现场短新闻,在实践中培养记者的观察能力。
现场短新闻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到现场第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观察,全面、生动、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多采写这种现场短新闻,能够培养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现场的采访习惯,锻炼记者迅速抓现场生动细节和人物特征的本领。
7.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辑要点有哪些?
【答案】电视新闻时间限制所带来的画面叙述不完整这一传播特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还有有别于影视剧的组接规律,主要体现在:
(1)不必拘泥于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电视新闻时间短,画面个数有限,不可过多地考虑“过渡”镜头的使用,单个画面信息含量是否饱和,是传者和受者所关心的。在己有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同一景别的镜头相接、两级镜头相接的现象普遍存在。
(2)强化细节、充实画面的信息含量,给观众更多可看的内容和想象的空问。电视新闻靠细节对人、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和刻画,发挥非语言符号的诸多特点,充实圆面内涵。在编辑时,要有单位时间(长度)中的“细节数量观”,比如限定在一分钟之内一定要有多少个可看画面,通过数量的控制,达到质量的完美。
(3)强化固定镜头意识,少用运动镜头。电视镜头一般分为两类: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固定镜头包括远、中、近、特,运动镜头包括推、拉、摇、移、升、降、甩、跟。电视新闻中镜头的作用在于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观众传播有关的新闻信息,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生动具体地证实新闻的可信性。因此,镜头语言应该准确到位,简练、清晰,在消息类电视新闻报道中,受传播符号特性、时间长度的限制,就需要多用固定镜头,少用运动镜头。
(4)运用好同期声,力求真实、生动、精确。同期声作为同步记录下的现场声音,有助于直接、客观、准确、生动地反映事件原貌,增加新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也能够渲染气氛、点染画面内容,使新闻更具真情实感。因此电视新闻的同期声编辑也非常重要。编辑时应注意:同期声只是一种点缀,不是所有的同期声都是必需的; 同期声应忌冗长与杂乱; 淡化记者的“上镜”意识,删除记者的提问过程,只将被采访者的同期声编入播出稿,可有效压缩单条新闻所占时间,从而
有效提高传播质量。
(5)不用资料镜头,保证时空真实。电视新闻是否失实,镜头的“此时此地”时空元素是重要检验标准。电视新闻失实,多表现在时空元素的挪位,摆拍导演是时空挪位失实,过时资料同样是时空挪位失实,_者失实本质无异。
8. 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的传播中具有哪些重要职责与作用?
【答案】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的传播中具有的职责与作用体现在:
(1)现代科技要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要迅速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就必须要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相结合。现代科技必须成为“大众化”的现代科技,才有它的生存价值。没有“人文精神”与“人文特性”的现代科技只能是科学实验室中的摆设,或其发明者的“孤赏之物”。大众传媒的使命与任务就是要在传播活动中创造出现代科技的良好生存土壤与环境。
(2)现代科技对生存环境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对技术创造者的要求,当然更包括对技术的应用者与受益者的要求。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的人文生存环境的培育上,所要承担的首项任务就是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出良好的信息发布与信息交流的环境。
(3)现代科技发展的复杂性与整体联系性,使得研发者不得不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其他相关领域,甚至可能是并无最直接联系的科学领域。因为现代科技的内容,在当今的内涵表现上都比以往要更为复杂化,更为专业化。依靠科技研发者自身或较小群体的内部力量均无法很好解决由这样的特性所带来的相关问题,而大众传媒活动的规律化、扩散性特点,恰恰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弥补其他交流形式的相应缺陷。
(4)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传播中更为重要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对现代科技内容的传播,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认知水平与科技应用能力。正如现代科技的发明创造需要一个良好的土壤一样,现代科技的有益利用,更需要拥有一个适宜的环境。而社会大众或是社会众多劳动者,对现代科技的认同、认知程度,有效运用能力,则是构成这一环境的决定性要素。现代科技的发明与应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加社会的财富总量。效率的实现、财富的积累,均离不开劳动者的参与。而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中智力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
(5)大众传媒,尤其是新闻采访者在传播活动中应自觉确立自身在现代科技传播方面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最新的科技发明、科技成就、科技知识迅速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最短的周期内,使相应的科技传播内容产生最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效应。在科技认知及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均有一定差距的中国,坚持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传播中的责任与义务这一基本点,具有更为紧迫的现实性以及更为深远的历史性意义。
9. 怎样培养和提高记者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答案】培养和提高记者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十分重要。
(1)记者要善于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学习语言。
古今中外,先辈们为后人留下了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作为对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真实记载与创造性发挥的文学成果,这些作品具有取之不尽的语言精华。生动的细节描写、严密的情节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