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 11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 20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 29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 38

一、名词解释

1. 党性原则

【答案】党性原则是指共产党员在党的实际活动中坚持党性必须坚持的原则,在新闻中具体表现为: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宣传本阶级的立场观点,遵循本阶级的路线、方针和新闻政策去报道新闻,引导舆论,形成对本阶级有利的舆论环境。这一党性原则也顺理成章地对新闻采访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

2. 电视会议新闻

【答案】电视会议新闻是指电视媒体对各种会议动态和相关内容所进行的反映报道。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宽,从党政部门的政治性会议,到各社会团体、学科门类的专业会议,以及庆祝会、追悼会等都属于它报道的范畴。电视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广,在诸多的领域里都有它报道的范围。其目的是会议者希望通过电视媒体劝服观众认识、接纳和赞成会议中发布的信息,同意发布人宣布的观点和主张,从而引导和影响观众。

3. 现场语言

【答案】现场语言是指新闻现场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音响)。这类声音包括新闻人物的讲话、发言,与新闻记者的对话,以及记者的现场叙述等内容。现场语言的成功运用,可以形成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观众对于新闻传播的参与性(当然是心理参与)。现场语言的运用,限制了画面的时空位置,不仅加强了地位感、真实感,而且可以防止因随意挪动画面而产生的失实现象。现场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度”的把握,控制好时间节奏。

4. 口播新闻

【答案】口播新闻指以播音语言为主体,有时辅以图片资料或屏幕文字的新闻。我国中央电视台于1958年11月2日开始使用这一形式,最初被称为“简明新闻”。随着近年来早间读报节目的盛行,口播新闻的方式深受观众欢迎。其优势包括:①新闻时效快,是与其他新闻媒介进行竞争的重要方式; ②便于传播政令及理念性内容; ③不受图像限制,稿源丰富,有利于扩大节目的信息量。必须指出的是口播新闻必须以时效性强的动态性新闻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过多,就失去了口播新闻争时效的优势。

5. 新闻事业

【答案】新闻事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事业是指一种以新闻为中心的、大规模的社会文化活动,包括新闻业务、新闻经营管理和新闻教育、研究事业。狭义的新闻事业是指各种

新闻媒介的总称,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厂、新闻图片社及其出版物。

二、简答题

6. 新闻采访中记者为什么要注意和尊重社会习俗?

【答案】社会习俗,就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人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一种风俗和习惯,包括社会风气、社会习惯和社交礼仪等。社会习俗作为一种约定俗成,与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影响着人际间的交往。社交时如能解对方习惯,重视对方的习俗,定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新闻采访也是人际交往的艺术。为能顺利接近采访对象,使采访对象乐于合作,及时深入地获得新闻事实材料,社会习俗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注意和尊重社会习俗是记者涵养的体现。

①注意和尊重社会习俗,易于在心理上与他人沟通,获取信任,顺利地接近新闻源,获得新闻。

②注意和尊重社会习俗,是记者尊重他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具有良好修养的体现。

(2)注意和尊重社会习俗是采访成功的保证。

①熟悉社会习俗是顺利接近采访者的前提采访的成功是靠采访对象的信任和友好合作而取得的。

②只有熟悉社会习俗,才能深入调查,获得详细的第一手资料,防止新闻失实。

③熟悉社会习俗,使采访更深入接近人民群众,具有生活基础和生活趣味,报道出来的新闻更具有可信性和可读性。

总之,注意和掌握社会习俗是新闻采访活动很重要的内容,它使采访顺利进行,使报道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同时也是有效防止新闻失实的重要手段。作为新闻记者,一定要重视和研究社会习俗。

7. 记者应当怎样努力学习和把握党和国家的法规政策,从而搞好新闻采访工作?

【答案】学习把握党和国家的法规政策,是我国新闻报道者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基本条件之

一。新闻报道者学习把握党和国家的法规政策,要从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着手,培养自己,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认识和理论水半,才能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法规政策的精髓,指导自己做好新闻采访的工作。

(1)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我们党制定理论、纲领、方针、政策的基础。新闻报道者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能够更深刻的领会党的各项理论、纲领、路线、力一针、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准国家法规政策的尺度,掌握住大方向。

新闻报道者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可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的观点看问题。同时,新闻报道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新闻采访,就能够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

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客观实际,不会偏离新闻采访的准则和要求。

(2)认真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时事政治,把握全局。

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时事政治,把握全局,有利于新闻报道者在新闻采访中区别主要新闻线索和次要新闻线索,区别某条新闻在全局意义与局部意义之间的地位,甄选出新闻价值大的新闻题材。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具体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点,新闻报道者要不断地学习、了解,注意研究政策变化给全局带来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全局中,采访到与之相符的新闻事实,使新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3)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在实践中提高采访水平。

新闻报道者要解决好新闻采访与法规政策的关系,把握好政策方向,必须深入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深入地调查研究,了解各阶层群众关心于}一么,需要子}一么,希望于}一么,喜爱子}一么,憎恨子}一么。只有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熟悉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摸准人民群众的需求,找到党和国家的政策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在平凡中发现闪光,平淡中看到神奇,一般中找到特殊,以小见大,发现新闻线索,采访到具有最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报道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夕、“焦点’夕、“难点”、好新闻。

党和国家的新闻法规政策,为新闻报道者提供了广阔的采访天地和施展才华的天地,同时又要求报道者在新闻采访中注意用新闻法规政策约束自己,指导自己。新闻采访与新闻法规政策有张有弛的关系,使二者能够有机地结合,新闻报道者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8. 简述电视新闻声画关系的形式。

【答案】电视新闻声画关系有两种形式:

(1)声画合一

①定义

声画合一是指声音和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结合形式。

②特点

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

③两种形式:

a. 画内声画合一。这一形式,主要表现为画面物象及其声音的合一。

同期语言声音的运用方式大致有:新闻人物的声画合一。在新闻某个环节中插(切)入,作为一条新闻内容的组成部分; 以记者的身份出镜头报道; 以记者的身份进行现场采访,记者、被采访者声画合一。

这一类声画合一的质量,取决于记者和被采访者的水平,如果谈话、提问、回答都恰到好处,新闻内容为之增色,报道效果甚佳; 如果是各方(或一方)语言不得要领,将使传播节奏显得拖沓,内容涣散。考虑到新闻节目的时限,在单条新闻中,同期声要用在“点”子上,切不可过滥。

b. 画外声画合一。这一形式适合于报道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新闻。

(2)声画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