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大学商学院855行政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府公共关系

【答案】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一般理论在政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①从静态看,政府公关主要指发生在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行为与状态; ②从动态看,政府公关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 ③从管理角度看,政府公关是一种管理职能。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行为和状态进行管理。

2. 接待工作管理

【答案】接待工作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对来机关办事的人员提供生活方面的接待服务,包括对内、外宾的接待服务,机关招待所的接待服务和会议接待服务等内容。

机关接待工作虽然以生活服务为主,但由于接待的主客双方所从事的活动之性质,以及机关本身的制度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因此,机关接待工作的管理,必须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领导机关有关接待工作的政策、规定、制度和纪律为要求,坚持热情有礼、周到方便、勤俭节约、内外有别、保守机密和保证安全等原则。

由于机关接待工作与机关工作作风、机关廉政建设直接相关,因此,在接待管理上,要坚决克服待人冷漠、盛气凌人的官僚作风,杜绝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奢侈铺张的不良风气,并按照礼仪改革的要求,简化礼仪,减少礼节性的迎来送往。

3. 行政领导者责任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其内容包括:①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领导者因违反特定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遭受的谴责与制裁。②工作责任指行政领导者的岗位责任,即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成败的个人担当。③法律责任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任。

4. 车辆管理

【答案】机关车辆包括机关单位用于工作或生活服务的非私人所有的机动车辆,机关车辆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业务管理与用车制度管理。业务管理主要以车辆本身以及驾驶、维修与管理人员为对象,技术性强。用车制度管理是以车辆服务的接受者或享受者为对象的管理,与业务管理相比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它不仅关系到机关用车需要的保证,以及车辆使用的计划、经济与合理,而且与廉政建设的要求直接相关。各机关单位在制定用车制度时既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又要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机关用车的规定。

5. 行政管理外部监督

【答案】行政管理外部监督,指行政管理组织以外的各种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多渠道的、多种形式的异体监督。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

二、简答题

6. 简述行政伦理特质的核心理念。

【答案】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责任及其履行。行政伦理问题包含两个基本内容:①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伦理内涵; ②国家公务员个体的伦理状况。

主导行政伦理规范、体现行政伦理特质的核心理念是责任。“责任”是行政伦理的关键性原则之一。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维持公共组织中的负责任行为”。

(1)客观责任

客观责任的具体形式是与职责相关且应尽的义务。所有客观责任都包括对某人或某组织负责,也包括对某-任务、下属人员人事管理和实现某一工作目标负责。客观责任可概括为三个层次:

①公共行政人员最为直接的责任是对他们组织的上级负责,贯彻上级指示,同时也要为他们下属的行为负责。

②公共行政人员要对法律、公共政策负责,行政人员必须能说明其行为与法律的意图和公共政策的意图相一致。它相对于第一种对上下级的负责而言是更为基本的义务,公共行政人员对政策的义务优先于对组织上级的义务。

③公共行政人员要对公民负责,洞察、理解和权衡公民的喜好、要求和其他利益。行政人员必须能向公民解释,其行为是符合公民的意志或者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的。这是一种最根本的义务关系,因为公民是主权者,公共行政人员是他们的受托人。

法律政策责任是基础,上下级责任是杠杆,公众责任是社会体现,三者相互关联构成了公务员客观责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主观责任

与源十法律一组织机构规定、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这些外部“强加”的客观责任不同,主观责任是根植于公务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而产生的伦理信念。它与那些自己认为应为之负责的事务相关。主观责任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

①政治意识形态抉择

政治意识形态抉择居于主观责任的核心地位。对意识形态的决断,制约行政人员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和价值界定。对于和平状态中掌握国家权力的公务员来讲,“公共”观念是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理念。只有在公务员把握住公共观念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将手中的公共权力公共使用,从而保证公民对于国家权威的信任。

②价值观层次

政治价值观一般是指行政人员对政治问题的基本看法,包括他们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

其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一方面,行政人员在总体上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直接影响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 另一方面,这些价值观念影响着公务员的政治行为。政治行为准则是对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价值评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习俗,它们往往成为规定行政人员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基本要素。

③心理层次

行政心理是行政伦理中的深层因素,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具体的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以及行政事务等的具体看法和态度。这些看法和态度不仅首先受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制约,而且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习惯和信仰以及个人政治经验等因素也对行政心理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它是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长期作用的产物。但比较起来,行政心理的可变性会比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要强。行政心理因应于具体行政人员的不同显示出趋同的和相异的两种心理状态,从而在公务员履行行政责任时发生不同的心理影响。

7. 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的基础和原则。

【答案】(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的深厚基础主要有:

①行政管理的二重性。行政管理同生产管理以及其他管理一样,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或科学性和阶级性。

②丰富的历史遗产。中国古代丰富的政治和行政管理的历史遗产不仅是产生具有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肥沃土壤,而其精华部分将被改造吸收而成为具有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组成部分。③当代的行政实践。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样丰富多彩,波澜壮阔,这是我国行政管理学理论创造的最坚实基础和取之不竭的源泉。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原则: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

③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

④强化创新意识,推动学科建设的创新进程。

8. 简述行政领导职权与职位的关系。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并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的统一体。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指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发挥支配性影响力的实质条件。职权与职位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1)从职权的特点来看

①职权与职位联系在一起。职权由职位衍生出来,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行政领导的职位有工作任务、指标、绩效的要求,职权和职位与个人因素无关。

②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位的高低、责任的轻重相适应。任意扩大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