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1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冷处理与热处理法
【答案】冷处理与热处理法指在双力一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事情不是很急,可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能更加理性地对待时再行沟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如事情比较急,就要站在全局高度,权衡利弊,吸取利大弊小的意见,以行政手段裁定。
2. 行政管理的文化职能
【答案】行政管理的文化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的。
3. 政府预算
【答案】政府预算又称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顶算类型。公共预算包括三种基本功能:控制、计划、管理。公共预算的目标是:总额控制、配置效率、运作效率和财政问责。
二、简答题
4. 简述完善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
【答案】新闻发布是一种两步传播法,通过记者向公众转达政府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工作情况,加强与公众的联系。
(1)保持政府消息来源畅通。政府新闻工作机构首先要消息灵通,要与政府内部各机构、与新闻单位以及社会上各类企事业组织的公关部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及时获取第一手可靠消息。
(2)做好新闻分析综合工作。对社会舆论的敏感问题,如治安、交通、环保、物价、水电、气象等消息,及时做好综合分析工作,并与有关部门保持热线联络,随时一加以核实、调整; 涉及授权范围外的重大消息,应及时报告主管的行政首长; 常规性的信息也应及时通报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
(3)随时回答新闻界的咨询。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后,政府新闻工作机构成了政府消息的
权威来源,新闻界查询、咨询的焦点。必须保证这条权威渠道畅通无阻,随时为新闻界提供新闻资料、图片及有关消息的核实与查询,并接待好海内外来访的记者。
(4)例行的新闻发布。政府一级的公关工作应建立例行的新闻发布制度。这种新闻发布是定期的(如每周一次),由政府新闻处官员实施,可以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公告形式进行,以“发布”和“告知”为主,不一定需要回答记者的问题,时间比记者招待会简短。例行发布会常被派发新闻通稿所代替。
(5)专题的记者招待会,遇到较重大的议题,需要举行专门记者招待会,这是政府公关工作的重要形式。与例行发布会不同,记者招待会一般都有专门集中的议题,一般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一般由较高层次官员(甚至是政府首脑)出面,小仅向记者发布消息和提供文字资料,而且安排较长时间的“答记者问”,有比较充分的现场交流。有的记者招待会还准备饮品或酒会,提供自由采访的场合。
(6)安排专访。就重大议题,邀请或安排有特别影响力的媒体作独家采访,对高层官员作深度访问。政府新闻官员要为专访做好准备和安排。
总之,只有在完善新闻发布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新闻发布工作才能起到原有的效果。
5. 简述行政沟通的渠道。
【答案】沟通渠道是沟通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行政过程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之一。行政沟通渠道对行政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渠道质量上一一渠道容量和长度,当质量一定时,渠道形态的选择也重要。
(1)沟通渠道的容量与长度
①沟通渠道容量。指渠道能传递的信息量,或是渠道传递传播源发出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沟通基本原理,所有的渠道容量都有限度,当行政沟通信息接近容量限度时,沟通就会达到最佳状态。
②沟通渠道长度。指从传播源到对象间的距离,它是沟通所耗费的时间与速度的乘积。渠道长度对行政效率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渠道越长,原始信息完全通过的就越少”。此外,信息本身有时效,如沟通渠道太长,等信息到达,良机己失,时效己过。
(2)行政过程中的沟通渠道选择
①根据传播学原理,不同沟通渠道沟通的节奏与频率,沟通内容与规模都不同,如社交场合的寒暄、来访接待等。组织沟通渠道有一定的规律,如每隔多少时间开一次会、作一次报告等。大众传播渠道最有规律,因媒体必须严守纪律,定期发送信息。如报纸有日刊、周刊,广播电视各栏目也有规定的播出时间。
②从沟通速度来讲,大众传播渠道的传递速度十分快捷,而且传播覆盖范围广。由于行政沟通有些内容需要控制沟通范围,因此,行政沟通以组织沟通渠道为主,组织的结构与性质不仅决定内向沟通的方式与速度,也决定组织如何把握外向沟通方式。
③行政信息由于内容的特殊性,哪些可公开传播,哪些不能公开传播,哪些要在时机成熟时才公开传播,这是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对传播渠道作出慎重选择。该保密
的就不能泄漏,不该封锁的不要控制,这种选择也是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
总之,行政沟通的渠道需要根据不同的行政组织特点选择不同的沟通类型,以此来实现行政沟通的目的。
6. 政府绩效管理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与意义?
【答案】政府绩效指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取得的成绩和效益。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强调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日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
(1)政府绩效管理的功能
绩效管理社会在设定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全过程进行追踪检测,并做出系统的绩效评估。它一般有三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①绩效计划与实施
绩效计划是一个将个人目标、部门目标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制定绩效计划后,员工就开始按计划工作,即绩效实施。在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
②绩效考核
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绩效指标,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政府部门中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同企业一样也作为个人工资调整、奖惩和晋升的依据。
③绩效反馈与改进
考核结果只有通过反馈,让被考核者了解绩效状况,才能将管理者的期望传达给员工,然后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并付诸实施,在绩效改进过程中,可通过培训使管理者和员下提高自身能力。对组织而言,绩效反馈能更清楚地反映某部门或某要素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2)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
政府绩效管理既是一种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日标的管理行为,又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功能活动的系统过程。从实践的角度看,政府绩效管理具有如下意义:
①绩效管理为公共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支撑
作为组织绩效的系统测定和展示,绩效管理为上级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控制绩效的手段,从而为分权化改革提供了保障和基础。
②绩效管理有利于政府部门形成竞争机制
a. 通过测评政府部门绩效并公布结果,引导公民在公共服务机构的选择上“用脚投票”,从而对政府部门形成压力,促使政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b. 在政府部门内,绩效考核和在此基础上的绩效改进有助于营造竞争氛围,形成诱因机制,将绩效与奖惩联系,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