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大学商学院855行政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府雇员制
【答案】政府雇员制是指政府以契约形式聘用、管理某些专门技术人才及承担部分临时性、勤务性工作的人员的公共人力资源制度。它以劳动合同为主要手段,来界定、规范和调整政府与雇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主要日的是通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组织形式的完善,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化和高品质的公共产品。
2. 行政心理
【答案】行政心理是行政伦理中的深层因素,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具体的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以及行政事务等的具体看法和态度。是行政关系体现者(个体的或群体的、组织的)的知觉、情感、态度和个性的总和,及其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行政关系的体现者,包括实施行政管理的人和接受行政管理的人,是行政主体与客体(在此指人)的统称。行政心理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行政、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
3. 行政领导者职位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并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的统‘体。职务和责任是构成行政领导者职位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4. 行政组织法治
【答案】行政组织法治是指要严格按相关法律规范管理行政机构的设立、职能和职权配置、行政编制和管理幅度、管理方式;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及相互关系,处理各级政府间、各政府部门间的关系。
5. 公共行政成本
【答案】公共行政成本指的是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具体包括:①有效成本。它在行政过程中能够转变为行政绩效,有量化成本和非量化成本两种形式,如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物品的折旧消耗费用、调研和决策执行费用等,都是以货币计量的有效成本; 而政府部门在各项决策中必须承担的风险,是无法以货币计量的有效成本。②无效成本。如政府部门难以杜绝的铺张浪费,或因政府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引发的寻租腐败等无益于提高政府绩效的支出就是一种无效成本。
二、简答题
6. 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
【答案】在现代组织的管理方法中,绩效管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与企业绩效管理相比,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由于价值取向不同而有自己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奖惩机制强调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方面的绩效,以塑造服务民众、使民众满意的高效政府。
(2)政府绩效管理强调外部评价,对公民负责,这是由其日标的公共性决定的。只有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意时,政府管理才产生真正的绩效。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满意程度,是衡量政府绩效的终极标准。
(3)政府绩效管理具有合理、精细的指标设计,能较好地满足不同民众的多方面要求,要塑造一个现代的顾客导向型政府,就必须综合各方面要求设计一套符合大多数公民根本利益的考核指标,有效地促进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
(4)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要吸引广泛的公民参与。公民是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之一。因为从公共行政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的支出必须获得公民的认可并按合法程序进行,公民有权评价政府部门是否为他们提供了优质服务。
(5)企业绩效评估的一般原则是“目标导向”、“结果为本”,但由于政府管理活动往往是涉及全局性、宏观性的领域,如果过分关注结果而放松对过程的监控,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如SARS 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因此,政府绩效管理必须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注重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这一点不同于企业绩效评估原则中的“目标导向”、“结果为本”。
(6)政府绩效管理要兼顾组织和个人绩效的双重要求。政府绩效不是公务员个人绩效的机械相加,个人绩效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组织绩效同步提高,只有将一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政府整体绩效提高。
7. 怎样理解西方国家建立“企业化政府”的新理念?
【答案】20世纪80-90年代各国政府再造均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将政府塑造成一个企业型政府。
(1)企业化政府的基本理念。企业化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且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化政府。企业化政府不是要将政府转化为企业,而是人为政府必须在市场导向的观念下争机制,运用创新策略。其特征有:①重视成本效益关系。企业化政府强调政策、规划、项目的成本效益关系,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②强调顾客导向。政府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应有强烈的当事人取向,施政目标应以公民的需求为考虑,视顾客为关怀的对象,强调对顾客负责,并以顾客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③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主张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提
供公共服务; 重视民间机构与政府共同生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④授予权能。企业化政府主张给予公共管理者以行政自由裁量权来完成计划,同时也包含着支持与容忍错误。⑤创新与改革。创新乃是企业化政府的主要特征。企业化政府要求解除规则枷锁,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官员思维。
(2)企业化政府的模式。关于企业化政府再造战略,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十大原则如下:导航性的政府、竞争性政府、任务导向的政府、结果导向的政府、顾客导向的政府、有企业心的政府、分权化的政府、属于社区的政府、预防性的政府、市场导向的政府。
(3)对企业化政府的评述。
①建立企业化政府具有必要性。在实践中,全球化使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投资来源的“非本国化”、经营活动的“非本土化”、交换的“电子信息化”以及国际民间组织力量的日益“自治化”,都使公众和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自治式运作能力、承受各种风险的自主能力大大加强。这对政府管理提出的要求是: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不再从管理主体的角度考虑如何管制被管理者,而是站在社会与公众的立场上考虑政府如何为公众服务、对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这种背景下,政府管理的变革要立足于国际化竞争,以建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思维模式为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开放主体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谋取社会公共利益。企业型政府,既非政府同化为企业,亦非政府官员由企业家来取代,而是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管理的一些机制、方法移植运用于传统政府,使之具有致力于“顾客”服务,不断降低成本,勇于变革、善于创新之精神,使之成为与现代社会管理的人性化、信息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相适应的新范式。
②对于“企业化政府”模式,人们也提出了十分尖锐的批评:该模式忽视了政府治理模式中制度与分权对政府的约束作用; 它打破或侵蚀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二个部门的权力平衡; 注重结果和目标而非投入和过程的原则是片面化的; 市场导向原则将损害制度的稳定性; “顾客至上”原则将产生分配上的重大难题。
(4)“企业化政府”模式包含四大价值冲突和价值矛盾:企业自主与民主负责之间的价值冲突; 公共企业图景与公民参与价值之间的冲突; 企业运转的隐蔽性与民主所要求的开放性之间的冲突; 企业管理要求敢于承担风险与公共财政处置责任之间的矛盾。它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有:人员精简问题,规章制度删除问题,权力下放问题,等级问题,政治与行政分离问题,是公民还是顾客问题,谁来负责问题,价值取向问题,改革的力度与持久性问题。
8. 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答案】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务逐渐从混乱的社会事务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出现了以国家政务管理为主要职责的专门机构和集团。但除国家的政务管理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管理领域以及山此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管理主体和管理行为。行政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切联系,但是行政与管理有着重大区别。具体来说:
(1)从纵向来看,管理的历史比行政更长,自从出现人类群体以来,就出现了管理活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组织起来同自然界作斗争,便出现了管理活动。但这时的管理只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