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财政学(含中国税制)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答案】从经济性质来看,基础设施大体上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混合提供方式。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有以下四种项目属于此种提供方式:
①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诸如长江三峡工程等的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当前和长远利益的重大项目,只能由政府采取多种渠道集资来提供;
②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如宇航事业、核电站、战备公路等;
③反垄断的需要,垄断排斥竞争,垄断利润可能是以损害社会福利为代价的,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公共定价对垄断行业严加管理,也可以由政府直接承担投资责任。
④还有一些基础设施,诸如市区道路、上下水道、过街天桥等,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或很高的排他成本,单项投资不大,数量众多,也适于作为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投资提供。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典型的例子是地方性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如“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就是这种提供方式。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政府可以采用投资参股、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这种提供方式有几个优点:
①政府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又可以使政府从具体的经营活动中解脱出来;
②法人团体拥有经营自主权,责任明确,可以提高成本效益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 (5)BOT 投资方式(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投资方式)。
BOT 投资方式是近年兴起和发展的一种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它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则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2. 简述我国2003年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和2006年的结构性调整。
【答案】(1)我国2003年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
我国2003年确定了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原则:“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
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
②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人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
③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
④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代理制发展,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调整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⑤累计欠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
(2)我国出口退税2006年的结构性调整
鉴于近年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为了转变外贸增长力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将贸易顺差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9月再次降低钢材、水泥等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3. 画图解释税收的收入效应。
【答案】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下面以图来说明。
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计量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AB 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个人在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不同组合的轨迹。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AB 线与无数的无差异曲线相遇,但只与其中一条相切,即图中的
图 税收的收入效应
切点为在切点上,纳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
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与轴线的水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
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税款相当于AC 乘以衣物价格或BD 乘以食品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 移至CD 。CD
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为在切点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
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与轴线的水
移大,
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
至
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4. 简述财政支出效率的涵义。
【答案】财政支出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这是研究财政支出效率的两个方面。
(1)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与财政配置职能密切相关。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是社会净效益(或净所得)最大化标准,即当改变资源配置时,社会的所得要大于社会的所失,其差额越大越好。财政支出所取得的各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和,应当大于聚集财政收入过程中对经济所形成的代价或成本,也就是要取得效益剩余或净效益。
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适度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恰当结合问题。按照“公共选择”制度,政府是通过提供公共物品进行资源配置,就是要把居民的消费需求集合为“社会的”(或政府的)需求,也就是说政府按照居民的意愿进
,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