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财政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答案】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如下: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2)财政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3)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决定因素中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2. 试分析我国近年来国债负担率升降的情况和原因。
【答案】我国近年来国债负担率变化的基本趋势是:1996年国债负担率的变动幅度很小,1997年国债负担率开始上升,1998年、1999年两年大幅上升,2000年开始回落。
国债负担率变动的原因:
(1)1996年之所以变动不大,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率较高,实际利率较低,而基本赤字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基本赤字率与上年基本持平。
(2)1998年、1999年两年实际债务负担率的大幅上升,则是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①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基本赤字大幅上升,应当说这是导致国债负担率大幅上升的政策因素,也是基本原因;
②当年付息的实际利率大幅上升,同时经济增长率下滑,而且实际利率超过经济增长率,这是导致国债负担率大幅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000年则呈相反的方向,当年付息的实际利率下降,实际经济增长率上升,基本赤字率虽然上升,但国债负担率增长幅度却有所下降。
3. 简述政府对社会保障市场进行干预的原因。
【答案】政府对社会保障市场进行干预的原因在于:
(1)私人保险面临的“相反选择”问题
所谓“相反选择”,是指保险某类人设定一个保险费用,那些愿意买保险的人往往比同类人有更高的风险(即易得病),所以风险较小者便不愿意购买保险。由于愿意购买保险的人中高风
险者的比例很高,保险公司被迫提高保险费,结果是越来越少的人买得起保险,使保险市场萎缩,与私人保险不同的是,政府可以强制所有人购买保险,以避免“相反选择”产生的副作用。
(2)私人保险公司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
个人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风险是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保险的,如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私人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在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方面低于政府。而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可以大大增强社会抗风险的能力。因为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来实现对社会风险的保险,从而能使几代人共同承担风险。
(3)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可以降低决策成本
保险市场是十分复杂的,个人可能要耗费相当的时一间和精力来选购恰当的保险单。如果公共决策若可以为每一个人选择一项恰当的保险计划,个人就不必在决策上浪费资源了。
(4)家长主义
社会保险(尤其是养老保险)是一种优值品,由于个人缺乏远见,不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购买足够的保险,因此,实行家长作风的政府强制个人购买,可以防止社会成员在现在与未来的安排上选择不当而造成的贫困现象。
(5)出于收入再分配的考虑
市场是以各人对生产所作的贡献(包括劳动和资本)大小来分配收入的。由于各人所拥有的体力、智力、天赋和资本不同,因此根据市场规则进行的分配必然会造成贫富差距。政府可以通过社会保障政策来纠正和弥补市场机制下收入分配的缺陷。
4. 试评价2010年个人所得税改革。
【答案】(1)2010年个人所得税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于1980年9月10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随后,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1993年10月31日第一次修正、1999年8月30日第二次修正、2005年10月27日第三次修正、2007年6月29日第四次修正、2007年12月29日第五次修正、2011年6月30日第六次修正,形成现行个人所得税法。
2011年的修正主要是对工薪所得税的修正,内容有:
①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
②调整工薪所得税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
③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适当扩大了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
(2)2010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评价
同时,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减轻了所有个体工商户纳税人的税负,纳税期限由7天改为巧天,体现了“以人为本”,方便纳税人。
因此,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借鉴外国有益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当前情况下,基本体现了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调节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对高收入者征收、对中低收入者少征或不征的原则,标志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我国2010年个人所得税收人为4837.17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6%,目前还不能充分发挥“内在稳定器”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税收人占50%左右,重视工薪所得税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但若确实发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还必须重视对那些高收入所得项目(如劳务报酬所得、股息、红利等)的征管,特别是通过信息共享,追踪高收入者的动态,切实掌握税源资料,以便确实体现对高收入者征收、对中低收入者少征或不征的原则。
5. 试分析内外平衡与财政一货币政策的配合。
【答案】内部平衡是指国内的总有效需求正好等于充分就业下的总供给。外部平衡是指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净流出等于贸易出超时的均衡状态。
假定国民收入水平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决定,也就是说,国民收入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函数; 以g 代表财政盈余的数量,用i 代表利率,则:
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是财政盈余的减函
数
由于国民收入是财政盈余和利率的减函数,因此,
该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各种组合。如果某一点在
能出现。
如果以B 代表国际收支余额; 以E 代表出口净额; 以F 代表资本外流,则:
B=E-F=E(Y )一F (i )
一般来说,出口净额是国民收入的减函
数资本外流是利率的减函
数
因此,BB' 曲线表示外部平衡的财政一货币政策的各种组合,也是一条向右下方
倾斜的曲线,且比YY' 曲线更陡。在BB 线的右上方,表明国际收支存在盈余,在BB' 曲线的左下方会产生收支赤字。
,也是利率的减函
数曲线的斜率一定是负值,即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在充分就业水平下的财政一货币政策的
的左下方,表示利率太低,或者财政支出太多,因此经济会出现膨胀现象; 相反,如果某一点在该曲线的右上方,表示利率太高,或者财政支出太少,经济萎缩很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