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624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基本立场和方法原则上同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的区别?

【答案】(1)实证社会学立足纯客观化的社会现象;解释社会学则从人的精神过程来解释社会,忽视社会现象的物质性和客观性,忽视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很少论及社会的经济现象;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立场是实践, 既抓住了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欲望和意志,也看到了最基本的客观社会事实:物质劳动。

(2)实践是感性的物质活动,这决定从实践观点看待社会现象,以一种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取代传统的静态分析。必须首先考虑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包括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和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其最基本或最重要的是物质生产活动。这是马克思区别于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最基本原则。

(3)实践是包含着多种因素在内的总体过程,这决定了从实践观点出发,必须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物质和精神、现实和理想的多重视野里研究社会问题。在马克思关于社会问题的论述中,社会各种层面、各种因素都被考虑在内,物质生产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社会心理、意识形态和各种政治设施,都是马克思社会学理论充分论述的内容。这点使马克思社会学理论同其他社会学理论有明显区别。

孔德、斯宾塞和迪尔凯姆等人的实证社会学,忽视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很少论及社会的经济现象,韦伯及20世纪的交换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物质生产和经济因素,这主要是接受了马克思的影响,但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

2. 布迪厄怎样反对“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他在什么意义上超越了二者的对立?

【答案】(1)在传统的社会科学中,面对初级客观性和次级客观性形成了不同学科或不同思维方式,布迪厄称之为“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的对立。

①社会物理学的代表是孔德和迪尔凯姆,他们把社会世界看成是外在于主观意识的,可以用外部观察、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加以研究的物理现象,并自誉为采取了一种纯客观的、确实可信的科学原则。

②社会现象学的代表是萨特和加芬克尔,他们强调社会世界的主观性,把个人的意志选择、价值理想和情感体验看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像叔本华和尼采那样从个人的表象和意志出发来解释社会生活。

(2)布迪厄认为,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表现了学术界对社会生活的分裂性认识。

①社会物理学方法所把握到的物质关系和社会现象学所把握到的精神关系,是从不同的原则

分析出来的两种层面的客观关系,但二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统一在一起的。

布迪厄认为,社会物理学关于社会生活客观性的理解是简单的,其重要失误在于它未能在形成过程中来理解社会客观性,而无论何种类别的社会客观性都不是离开主观性独立自生的,都是在各种主观因素的参与中才生成的,社会物理学方法否认了这一点,把具有客观性的物质关系或经济关系中的主观因素完全“物化”了。

②社会现象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社会物理学的直观机械性。强调了社会生活中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它未能把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放到具体的社会条件中去考察,缺乏对主观性要受到种种外在条件限制的理解,所以陷入了欧洲哲学史上目的论的旧辙。

(3)布迪厄从关系主义方法论超越主观和客观二元对立,要把主观和客观各种层面的研究都纳入自己的视野中,但是客观性研究应当优先于主观性研究,并且关于各种社会位置或社会条件的客观性分析是关于精神意识的主观性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3. 简述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分析的社会学特色。

【答案】(1)韦伯认为,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必须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形态,二是观念形态。在宗教社会学中,韦伯分析的重点是观念形态即宗教伦理,其分析的经典之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所讲的“资本主义精神”是指“近代资本主义精神”。

(2)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关注了三个主要问题:

①韦伯所关注的第一个层面的问题,是“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所具有的一个最重要特征。

韦伯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所具有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以获利为至善,赋有一种伦理的色彩。这种伦理精神为资本主义所特有。韦伯并不认为“纯粹的获利”就是资本主义精神,韦伯指出在所有社会中,获利的贪婪都普遍存在,但是以获利为至善却未曾出现过。韦伯认为,前者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而后者只是“前资本主义精神”。

②韦伯所关注的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新教伦理和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韦伯的“新教伦理”,是加尔文派的教义。新教革命本是由路德在德国的维登堡发动,但是实际上在新教的传播中,后起的加尔文教派却远比路德宗扩展得更为广泛。

③韦伯所关注的第三个层面的问题,是为什么加尔文的教义会成为新教伦理的主流伦理。

(3)韦伯自己是在论述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区别中来把握资本主义精神的:

①表现在劳动者身上。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两种条件下的劳动者在赚钱的欲望上并无不同,所不同的是前资本主义的劳动者缺乏劳动的自觉性。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却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性,他们把劳动当作一种绝对的自身目的,当作一项天职来从事。

②表现在企业家身上。前资本主义的企业家趋向于利用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活动如垄断权、法律特权和高利贷等手段来追求经济的成功,他们在生活和经营的诸方面均表现出传统的和非理性的特点。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家具有确定不移且高度发展的伦理品质,以及洞若观火的远见和卓越的行动能力,在顾客和工人中赢得了不可缺少的信任。

(4)分析方法的社会学特色:

①对“资本主义精神”这一概念,韦伯并没有用属种差的方法给出一个公式化的定义,他运用个体主义方法论引用富兰克林的话对资本主义精神作了具体的历史的说明。富兰克林告诫人们: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金钱具有孳生繁衍性;经济上要量入为出,精于计算;生活上要节俭诚实,与人为善等。这些虽不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全部,但却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在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上,韦伯首先反对“对利润最大限度的追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的理论解释。实际上对利润的追求以及对金钱的贪欲在任何形式的社会中都普遍存在,并不是现代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相反,资本主义的出现抑制和缓解了人们的贪欲和对财富的非理性追求,而且不择手段的追求利润往往成为理性资本主义出现的障碍。

③韦伯特别强调了理性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a. 企业和家庭、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法律上的分离;b. 合乎理性的簿记方式。这两个因素又与资本主义劳动组织方式密切相关,于是韦伯进一步把问题具体化,集中力量探讨以自由劳动组织为特征的理性资本主义的起源。

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通过自由劳动之理性组织、法律、行政机构、理性主义等中介变量层层分析,阐述宗教伦理这种神秘的力量如何产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资本主义精神又是如何被一步步确立并为公众所接受并内化的,最后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性。

二、论述题

4. 试论涂尔干社会团结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増进社会和谐有何重要启示。

【答案】(1)涂尔干社会团结的思想

涂尔干认为要想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和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划分。他反对把不同社会排列在一个简单的进化直线上,主张根据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来划分社会类型,并依此标准建立了机械团结的社会和有机团结的社会这种两分法,并把这两种社会视为统一的进化链条上的两个环节。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观点是以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的。他认为,社会学是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的,而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事实,它影响、决定着其他社会事实。

社会团结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是维系和控制社会成员的力量,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保证。这种社会分工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源泉,是维持现代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

(2)涂尔干社会团结的思想对于増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启示

①有机团结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社会团结类型,有机团结的社会有利于个体发挥其特点和功能,有利于个体发挥自己独特的能力,有利于分工的精细化。

②分工越细,个性越鲜明,每个人对社会和其他人的依赖性越深,社会整体的统一性也就越大。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