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624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吉登斯怎样论述“共同知识”对社会行动的支配?怎样理解他对行动的意外后果的分析?
【答案】(1)吉登斯对“共同知识”对社会行动的支配的论述
吉登斯的社会理论的起点是关于社会行动的思考。吉登斯把社会活动看作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在其连续性的运动中剖析它的作用或结构化功能,强调蕴含在行动过程中或者说是支配行动过程的意识因素的连续性。
社会行动中意识因素的连续性:
①吉登斯通过强调行动中意识因素的连续性而把它提升为人类的共同意识,人们在行动中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着人类的共同意识支配的。
②存在于行动中但行动者意识不到的“共同知识”。吉登斯认为,除了目的、意图和动机等行动者可以自觉到的意识因素以外,在行动者话语意识觉察不到的两个行动过程层次之间,存在着广阔的“灰色区域”。
虽然共同知识是行动者不自觉的、不可言说的,但是,吉登斯认为它对行动起着监控作用。共同知识的主要成分是实践意识,实践意识虽然不具备话语层面上的自我反思能力,但是实践意识同话语意识没有固定的区分,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一个动态的相互渗透关系,作为实践意识的共同知识是在同话语意识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中参与对行动的反思性监控。
(2)吉登斯对行动的意外后果的分析
①区分三种意外后果
a. 由某种偶发情境而引起的意外后果,例如某人进屋开灯,却无意惊走了正在偷盗的窃贼。吉登斯认为,研究这类意外后果的关键在于追溯性地考察意外后果与偶发情境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追问偶发事件在因果序列中的作用。
b. “由一系列个体活动复合而成的模式”,每个个体活动是有意识的,但是众多个体活动汇集在一起,却形成了谁也意识不到的结果,吉登斯称之为“人人为之,可又无人为之”。吉登斯认为这种“复合效应”或“偏离效应”,不应仅仅从理性与非理性的标准去评价,实际上是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意外后果形式之一。
c.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的兴趣在于制度化实践再生产的机制。在这里,行动的意外后果以某种非反思的反馈圈(即因果循环)的形式,构成了进一步行动的条件。即大量的循环往复的意外后果,不断积累地形成了人们认可并受制于其中的社会制度,亦即社会生活的制度化。
②说明意外后果目的
不能过高估计社会行动以及历史过程的自觉性,不仅许多因果序列中的后果是无意识的偶发事件导致的,而且社会历史中呈现的必然趋势是人们无法自觉的,是自觉的个别事件聚合了不自觉的历史必然,特别是一向被社会学家认为是人类有意而为之的社会制度化过程,实质上也是无意识的后果。社会生活和历史过程中无意识后果的普遍存在,要求社会理论在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充分重视社会活动中的非自觉因素,重视在人们的行动及其结果层面上开展研究,而不能像传统理论那样目光仅仅聚集在心理层面或认识层面。
2. 简述鲍曼后现代性社会学的轮廓。
【答案】后现代性社会学的轮廓体现在:
(1)鲍曼以社会性、栖息地、自我建构和自我组装等概念为基础,勾勒了他关于后现代性社会学的纲领性轮廓。鲍曼指出,社会性、栖息地、自我建构、自我组装应当在后现代性的社会理论中占据一个中心位置,而在现代社会理论中,这个位置是为社会、规范群体(阶级或共同体)、社会化和控制等范畴保留着。
(2)鲍曼关注“行动者与结构”这一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主题。他通过强调行动者主体所具有的自主性和系统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凸显了行动者主体与系统之间双向互动的建构关系。与此同时,鲍曼强调了后现代的个体对身体的关注和各种专家的权威及明星的示范效应对自我建构与自我组装的影响。所不同的是,鲍曼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分析,这一方面与他采用的后现代的叙事风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建构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初衷有关。
(3)这一初衷不仅体现在鲍曼发出了对问题进行争论的邀请上,而且也体现在他关于后现代情境下所拥有的现代关怀上,即体现在他对于后现代知识分子与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双重诠释上。
3. 韦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围绕这一中心问题阐述其理论观点的?
【答案】(1)韦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一一“解释性地理解”,即理解社会学。
(2)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韦伯认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科学,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由此可以看出,韦伯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到人的社会行动上面,并把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的理解”视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②社会学方法论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是韦伯社会学建立因果性、规律性认识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的特点表现为:
a. 作为理智上的概念工具,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
b. 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它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带有共性或规律性的特点。理想类型的建立,对社会学认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③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作了区分。他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
a. 目的合理的行动;
b. 价值合理的行动;
c. 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
d. 传统的行动。
二、论述题
4. 评价鲍曼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答案】(1)鲍曼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贡献:
①鲍曼提供了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最有力的社会学分析
a. 提出后现代性社会学
鲍曼以形象的暗喻而非抽象的哲学语言对后现代社会进行了生动描述,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建构一种分析后现代状况的理论工具一一后现代性社会学。鲍曼关于后现代性社会学的纲领性建构成为社会学回应后现代状况的标志性贡献。
b. 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立场和分析策略
这一理论立场和分析策略凸显了鲍曼既是一个从后现代性的理论视角反思现代性的后现代社会学家,是一个研宂后现代性的拥有现代关怀的现代社会学家。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悖论的理论表述,但实际上这是对鲍曼理论的真实映现。之所以将鲍曼称为一个现代的社会学家,是因为不论他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他始终没有放弃现代性的解放策略和双重追求,即增加人类自主的空间与增大人类团结的强度。
在对诸多问题与事件的分析中,鲍曼勾勒了一幅从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宏大叙事画面。因此,按照通行的理论观点来说,鲍曼既是一个现代社会理论家,又是一个后现代社会理论家。
②鲍曼建构了独特的理论策略与分析范式
他在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分析中所确立的独特理论视角和分析策略,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当代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因此,尽管这一独特的分析策略无法用通行的现代或后现代的标准来衡量,但它所表露出的批判的现代精神、隐喻的后现代修辞策略以及实现人类自由与团结的理论追求,在日益走向分裂的后现代社会中却是令人难忘的。
③鲍曼阐发了关于社会学的独到见解
鲍曼认为,社会学作为一种抗固化的力量,它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压迫感,恢复了世界的弹性;它显示了世界的面貌大可以和今天不同。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同一个世界”,也许我们能比过去更容易与“他人”沟通,也许我们能多一分理解与宽容,也许人类真正的团结也就有其实现的可能性了。对鲍曼而言,社会学能够并应该承担起促进人类团结的使命,这是社会学的魅力,也是鲍曼思想的永恒魅力所在。
④鲍曼的理论表现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和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
鲍曼的关注点直指西方的社会现实和人类的生存经验。他不仅试图在完全不同的旨趣、传统